《志愿军3》看完了。
看完电影,脑袋里一堆浆糊,但鉴于我上一次评价主旋律电影被全网追着删帖,那我就不说好看不好看了。
毕竟截止到发稿前,某瓣的短评区甚至都没开放,这一次捂嘴力度也挺猛的。
懂的都懂。
我只想说一句——
陈凯歌,应该竞选当代最佳父亲!
不是吧?《志愿军3》陈飞宇还能演一小时?
这一次《志愿军3》相比前两部,宣传力度少了许多。
网络上的宣传基本靠随缘,而作为明星大拼盘的电影,竟然没有发生一场粉丝互撕事件。
究其原因,估计是大家都认为这IP凉的差不多了。
陈凯歌大导演拍摄主旋律,体量自然不容小觑,实拍战争场面很惊艳,CG特效技术也能看出绝对砸了大价钱。
但问题是,就像是竞选奥运会导演上的那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陈凯歌总是莫名其妙来一段情绪爆发戏份,且多为硬来、硬给。
看的人莫名其妙,不知道是该吐槽,还是该感动。
而到了这一部《志愿军3:浴血和平》也一样。
毕竟三部曲是套拍的,前几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碎片化的剪辑,毫无作用的多线叙事,以及说来就来的演讲等等。
到这一步,从之前的宣战、大战,已经到了朝鲜战争的尾声阶段。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准备和中方进行停战谈判,而电影也以“边谈边打”的形式,对整个战场进行最终收尾。
作为主线,谈判的戏份是一直存在的,也还不错,张子枫的英语说得过去。
但问题是,另一条线仍然是陈飞宇!
是的!我们的大明星!陈凯歌的儿子!
陈飞宇仍然没有杀青!
我是真的没有想到,作为一部明星大集结的流水席,你方唱罢我登场,吴京、张颂文、朱一龙等人都演完回家了。
而陈飞宇竟然是三部曲中最坚挺的那位主角。
第三部中,陈飞宇饰演的“孙醒”依然没有死。
他在第二部中与美军的交战中又存活了下来,并又被稀里糊涂分配到了前线,还当了个副排长。
于是乎,陈飞宇再一次以失忆者的身份闯入新战场,而这部电影中的新人物也几乎都是与陈飞宇产生互动而登场。
再加上战争戏,陈飞宇作为副排长率领弟兄们开战。
这戏份,简直是咔咔暴涨。
为了展示战士形象的陈飞宇,开嗓的一声低音炮把我耳膜都快震掉了,一股公子哥硬凹战争英雄的既视感扑面而来。
而观众最害怕的事情也发生了——
第二部中,美军突然潜伏到后方袭击我军,这个情节在当时被骂的不轻,完全罔顾历史。
要知道,当时美军已经被我军打怕了,根本不可能有小股力量在战场后方横穿,而且搞偷袭搞穿插也是我军的打法。
而陈凯歌安排这场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陈飞宇与张子枫这两位主角见一面,让男主救了女主一条命。
当时就有不少观众怀疑,陈导不会要安排自己儿子跟女主角谈恋爱吧?
这可是抗美援朝电影啊!
但人家就这么打明牌——
到第三部中,孙醒还真跟张子枫饰演的角色产生了一些“暧昧”的情愫,甚至二人一个在战场前线,一个在与联合国军进行谈判时,两个人竟然都凑出了一点时间在营地私会。
“快点说吧,我请了十分钟假。”
“那我可是请了一个小时呢~”
(以上台词是大概意思)
很明显,这就是按照传统感情戏份来设计的。
两个人虽然没有发生什么,但张子枫给了孙醒一张照片,孙醒给张子枫一本美军秘报,也为后续剧情留下伏笔。
经常看战争电影的人都知道,感情戏铺垫完了,角色也差不多该下线了。
于是陈飞宇那边就爆发了大战,他率领兄弟对美军进行伏击,陈凯歌为了儿子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专门把他从战场的群像戏中摘了出来,好腾出空间拍儿子。
陈飞宇在看到美军长官逃走后奋起直追,胯火堆,钻草垛,那场面完全不亚于动作片。
在一段标准好莱坞式追车戏之后,这个美军长官一路逃窜到了中立区域,而这里因为正在进行谈判,所以规定不能使用暴力。
美军长官对陈飞宇挑衅,陈飞宇用语言回击,“你们美国这么强大为什么满世界欺负人”之类...
在一顿标准文青范儿的演讲后,美军长官怒了,他不顾和平条例在陈飞宇背后掏枪射击,一枪击中了陈飞宇的胸膛——
贯穿三部的陈飞宇,就这么下线了!
而孙醒这个角色之所以这样下线,就是为了强调“中国人信守承诺,在中立区域绝对不掏抢”的重点,从而引出谈判桌上,中国人绝对尊重公平公正的信念。
这也是本片的唯一主题。
果然是陈凯歌的手笔,就算是让儿子下线,也要专门设计这么一场特殊的戏份。
毕竟死在战场实在太不符合陈飞宇的身份了。
终于到了电影开场差不多一小时的时候,陈飞宇下线了。
而随着陈飞宇的下线,电影的叙事重点突然被炸的四分五裂,一边是标准的谈判戏,而另一边几乎成了短视频,一会儿拍坦克,一会儿拍打仗,一会儿拍战争....
甚至还有一段专门描绘战争英雄黄继光——
对,陈导把自己的儿子跟黄继光安排到了一部电影中,而黄继光的戏份相比陈飞宇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虚构的人物,何必要费这么大笔墨呢?
把时间都留给黄继光不好吗?
15亿捧儿子,虚构人物横穿三大战场,这样真的好吗?
早在2023年第一部《志愿军》时,陈飞宇这个角色就饱受争议,作为一个完全虚构的角色,陈飞宇饰演的“孙醒”在片中戏份占比非常大。
第一部中,陈飞宇的角色是原38军112师355团1营3连的副连长。
作为第一批将抗美援朝历史搬上大银幕的电影,《志愿军》意义重大。
明明一大堆历史原型人物,但陈凯歌就是放着不拍,反而把胶卷都一股脑给了儿子陈飞宇饰演的虚构角色。
第一部中,孙醒有着完整的人物线,从怀揣梦想参军再到参加战争,最后松骨峰之战的高能时刻也全都交给了陈飞宇。
而更厉害的是,松骨峰之战,状况极其惨烈,而最后只存活了7人。
不用问,肯定有陈凯歌的儿子。
当时就有不少人抨击,陈凯歌在这样一部大投资且具有沉重历史意义的电影中“夹带私货”。
毕竟历史原型人物都没拍好,反而把时间都留给了陈飞宇。
而到第二部时,观众这才意识到为了捧儿子,陈凯歌的脑洞有多大。
《志愿军2》的剧情主题是铁原之战。
而铁原之战和第一部的松骨峰之战从时间、地点都对不上,很难出现同一个人参加两场战争的情况。
怎么办呢?
陈凯歌大开脑洞,或许是从好莱坞电影中得到的灵感,竟然让陈飞宇的角色在松骨峰之战中被重创失忆,然后一直待在医院,最后精准无误、凭空出现在主角团队的补给车上。
随便找一辆车就上了,主角团队连他身份都不知道是啥,就给送前线去了。
别问,问就是大导演之子的神奇魔力。
而失忆的陈飞宇在第二部中几乎就是兰博一样的存在,虽然想不起来自己是谁,但一碰见打仗就瞬间觉醒,在战场中闪转腾挪如同鬼魅。
一把步枪轻松干掉两名美军狙击手。
再加上失忆症不能有太多表情,这个“表演空间不大却战斗力惊人”的角色设定,简直是父亲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而到达主战场之后,毫无意外的,陈飞宇的角色与主角朱一龙马上会师、组队,与主角捆绑增加戏份。
虽然主角是朱一龙,但陈飞宇的角色一点也不比对方少。
电影最后很多角色都下线了,主角朱一龙、主角的父亲辛柏青....
而陈飞宇再一次在丛林与美军交火后坠入山崖,生死未卜。
他的角色死了吗?
很明显,没有。
一直到《志愿军3》,陈飞宇又被传送到了与谈判桌紧邻的金城之战,还坚持了1小时才真正下线。
观众这才意识到,这三部曲虽然有流水的一番,但陈飞宇才是那个铁打的二番。
这才是真正的主角。
至于电影质量本身?
“主旋律”这三个字,还不够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