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朋友看二手房时,中介带我们走进一个老小区——地段堪称黄金,步行5分钟到地铁,周边超市、医院一应俱全,报价还比新小区低近三成。可刚进楼道,墙皮脱落、扶手生锈、住户门口堆着维修工具的画面让人瞬间清醒。朋友犹豫‘便宜这么多,要不忍忍?’,中介却偷偷提醒:‘这房子快25年了,后续坑比省的钱多得多。’
与多位从业五六年的中介深入交流后发现,他们心中都有条‘隐形红线’:除非是顶级学区房或计划等拆迁,否则房龄超过20年的二手房能不买就不买。这并非中介为赚佣金,而是买家踩过的现实坑——贷款难、维修费高、转手难,每条都有数据支撑。本文将拆解三大隐患,助你避开老房子的‘深坑’。
九成以上二手房买家依赖贷款,而老房子的首要难题正是银行‘不待见’。调查工行、建行等六大行政策发现,‘房龄+贷款年限≤40年’是普遍要求。例如,2004年建的房子到2024年房龄20年,最多贷20年;若房龄25年,则最多贷15年。更严峻的是,超过20年的房子首付比例可能从2成升至3成甚至5成,部分银行直接规定‘房龄超25年不批贷’。
一位朋友曾看中1998年老房子,首付凑齐后却被银行以‘房龄26年,抵押价值低’为由拒贷,2万定金打了水漂。中介透露,此类情况每年发生十余起,根源在于老房子结构、设施老化严重,银行担心后期风险。
即使全款买老房子,入住后也会发现‘便宜没好货’。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前建成的21.9万个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设施超期服役’问题——水管易漏水、电路负荷低、暖气不达标。邻居去年买1999年老房子,首月修水管花8000元,还赔了楼下3000元。更棘手的是维修基金:老小区维修基金早已用完,修电梯、换暖气需全楼凑钱,稍有反对便搁置。
物业费虽比新小区低(老小区1-2元/㎡,新小区3-5元/㎡),但服务天差地别——垃圾堆积、楼道不扫、路灯不亮。中介称,三成买家住不到两年就想换房,‘隐性成本太高,住着闹心’。
计划‘过渡几年再卖’的买家需警惕:房龄超20年的房子转手极难。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房龄10年内二手房平均60-90天售出,而20年以上需180天以上,三成挂一年未卖出。原因有二:年轻人不愿买老房子遭罪;‘接盘侠’也怕贷款难,等卖家想卖时,房龄又增几年,银行可能直接拒贷,买家只能全款,而全款买家极少。
有人赌‘拆迁’买老房子,但住建部已明确‘优先改造,减少拆迁’,许多老小区十几年难拆。中介见过最惨案例:2019年买25年房龄老房子等拆迁,到2024年仍未动工,想卖无人要,自住又闹心,彻底套牢。
当然,若能全款、不介意设施老化,或计划在核心地段住一辈子,老房子也可考虑。但刚需过渡、需贷款或计划转手的买家,建议优先选房龄10-15年的二手房——既不过时,贷款、流通性也有保障,何必为省钱陷入‘老房子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