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春城小区里住着两户人家,教育理念天差地别。
宋建华6岁就给儿子买手机:“现在不接触电子产品就落后了!”
邻居陈国强坚决反对:“绝对不行!小孩子玩手机就是害了他!”
两家因此经常争论,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
十几年过去,两个孩子长大了,学习成绩确实如预期般分出高下。
可当所有人都以为结局已定时,
小区一次突发事件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01
春城小区的六号楼里,住着两户人家。一墙之隔,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宋建华家客厅里,六岁的宋浩然正拿着一部粉色的儿童手机,熟练地滑动着屏幕。手机里传来游戏的音效声,小家伙玩得聚精会神。
“浩然,吃饭了。”王丽娟从厨房探出头来。
“妈,等等,我马上就通关了。”宋浩然头都没抬,小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击。
宋建华走过来,看了一眼儿子的游戏进度:“不错啊,这么快就到第三关了。”
“爸爸,你看,我得了满分!”宋浩然兴奋地举起手机。
“真棒!”宋建华摸摸儿子的头,“现在这个时代,不会用电子产品就落后了。咱们浩然从小就接触,以后肯定比别的孩子强。”
王丽娟端着菜走出来:“是啊,现在哪个孩子不玩手机?与其偷偷摸摸地玩,不如大大方方给他买一个,还能控制时间。”
就在这时,隔壁传来了争吵声。
“不行!绝对不行!”陈国强的声音很大,“才七岁就想要手机?门都没有!”
“爸爸,同学们都有手机,就我没有。”陈志远的声音带着哭腔,“他们都不和我玩了。”
“不和你玩就对了!”陈国强的语气很坚决,“小孩子就应该多看书,多运动,玩什么手机!”
张雅文在一旁劝道:“要不给他买个儿童手机,只能打电话的那种?”
“什么儿童手机成人手机,都不行!”陈国强摆摆手,“我小时候没手机不是照样长大了?这些电子产品只会害了孩子。”
宋建华和王丽娟对视了一眼,宋建华摇摇头:“老陈这人太固执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不让孩子接触现代科技。”
“是啊,这样下去,他家志远肯定跟不上时代。”王丽娟也觉得陈国强的做法不对。
隔壁的争吵声还在继续。
“爸爸,我保证只玩一个小时,行不行?”陈志远还在恳求。
“一个小时都不行!你看看隔壁宋浩然,整天抱着手机,眼睛都近视了。”
“我没有近视!”宋浩然听到这话,不服气地喊道。
“浩然,别理他。”宋建华拉住儿子,“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咱们不用管别人怎么说。”
楼下的刘桂花阿姨正在晾衣服,听到楼上的动静,摇了摇头。她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几年,看着这两个孩子从小长大,对两家的教育方式很清楚。
“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家长的想法不一样。”刘阿姨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第二天是周末,小区的院子里格外热闹。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正在讨论最新的手机游戏。
“浩然,你那个游戏升级了吗?”邻居家的小胖问道。
“当然升级了!”宋浩然得意地拿出手机,“我已经是三级VIP用户了。”
“哇,太厉害了!”孩子们围了过来,眼里满是羡慕。
陈志远站在远处,看着其他孩子围着宋浩然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走过去想加入他们的谈话,但其他孩子聊的都是游戏攻略,他完全插不上话。
“志远,你也来看看这个新功能。”宋浩然注意到了他,主动招呼道。
“我...我不太懂这些。”陈志远有些尴尬。
“没关系,我教你。”宋浩然把手机递过去,“这个游戏特别好玩,你肯定喜欢。”
陈志远接过手机,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屏幕。游戏画面很精美,音效也很有趣,他很快就被吸引了。
“真的很好玩。”陈志远眼睛发亮。
正在这时,陈国强从楼上下来了。他看到儿子拿着手机玩游戏,脸色立刻变了。
“志远!你在干什么?”
陈志远吓了一跳,赶紧把手机还给宋浩然。“爸爸,我只是看看。”
“看什么看?回家!”陈国强拉着儿子就往楼上走。
“陈叔叔,我只是让志远体验一下。”宋浩然小声说道。
陈国强回头看了宋浩然一眼:“浩然,你是好孩子,但这些东西不适合你们这个年纪玩。”
回到家后,陈国强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育。
“志远,你要记住,手机游戏就是精神鸦片,会让人上瘾。你看浩然,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了,学习成绩也不如你。”
“可是浩然在同学中很受欢迎,大家都喜欢和他玩。”陈志远小声说道。
“受欢迎有什么用?”陈国强坐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儿子,爸爸是过来人,知道什么对你好。现在吃点苦,以后你会感谢我的。”
陈志远点点头,但眼神里还是有些失落。
张雅文在一旁看着,心里也有些矛盾。她觉得丈夫的做法可能太严格了,但又不敢反对。
楼下,宋建华正在和妻子讨论刚才的事情。
“你看陈国强那个样子,把孩子管得太严了。”宋建华摇摇头,“孩子需要的是引导,不是禁止。”
“是啊,志远那个孩子看起来挺可怜的。”王丽娟也觉得陈家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不过咱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就行了。”
“对,咱们浩然这样挺好的。既能跟上时代潮流,又不会影响学习。”宋建华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很自信。
晚上,刘桂花阿姨碰到了张雅文,两人聊起了孩子的事情。
“雅文啊,国强对志远是不是管得太严了?”刘阿姨担心地问道。
张雅文叹了口气:“我也觉得,但他说这是为了孩子好。”
“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不能用老一套的方法教育孩子。”刘阿姨说,“你看楼上宋家,多开明。”
“可是国强说,手机会害了孩子。”
“害了孩子?宋浩然不是挺好的吗?活泼开朗,同学关系也好。反倒是志远,总是一个人,看起来有些孤僻。”
张雅文听了这话,心里更加矛盾了。
02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了。
宋浩然因为从小就会玩各种电子产品,在班上很快就成了“小明星”。课间休息的时候,总有同学围着他,请教游戏攻略或者看他展示新下载的APP。
“浩然,你这个游戏在哪儿下载的?”同桌小华好奇地问。
“我教你,很简单。”宋浩然熟练地操作着手机,“你看,先点这里,再输入游戏名字...”
老师王老师走过来,看到学生们围在一起看手机,皱了皱眉头。
“上课时间不能玩手机。”王老师说,“宋浩然,把手机收起来。”
“老师,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宋浩然有些不服气。
“课间休息也不能在教室里玩手机,会影响其他同学。”王老师的语气很严厉,“如果再让我看到,就没收了。”
宋浩然不情愿地把手机放进书包里。
另一边的陈志远,正在座位上认真地看书。他的书包里装的都是各种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的故事》、《古诗词选集》等等。
“志远,你怎么总是在看书啊?”前排的小丽回头问道。
“我觉得书里的故事很有趣。”陈志远抬起头,眼睛亮亮的,“你知道吗?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爱说话,但他后来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那你怎么不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呢?”小丽继续问。
“我爸爸说游戏会影响学习。”陈志远有些不好意思,“而且我也不太会玩。”
小丽撇了撇嘴:“你爸爸太严格了。不过你的学习成绩确实比我们都好。”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陈志远不出意外地拿了全班第一,宋浩然的成绩排在中等偏下。
家长会上,王老师分别和两位家长谈了话。
“宋先生,浩然这孩子很聪明,但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在想其他事情。”王老师说,“我建议您在家里多督促一下他的学习。”
宋建华有些不好意思:“老师,我们平时也管他,但可能管得不够严。”
“还有,浩然在学校经常玩手机,这对他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建议您控制一下他使用手机的时间。”
“好的,我们回去会注意的。”
轮到陈国强的时候,王老师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
“陈先生,志远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上课专心听讲,作业完成得也很好。”王老师满脸笑容,“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谢谢老师的夸奖。”陈国强心里很得意,“我们在家对他要求比较严格。”
“这样很好,现在的孩子需要家长的严格管教。不像有些家长,对孩子太放纵了。”王老师意有所指。
回到家后,两家的反应截然不同。
宋建华把儿子叫过来谈话:“浩然,老师说你上课不专心,是不是因为老想着玩手机?”
宋浩然低着头:“我没有在上课时间玩手机。”
“那为什么成绩下降了?”王丽娟也有些担心。
“可能是题目变难了吧。”宋浩然找着借口。
宋建华叹了口气:“这样吧,以后每天只能玩手机一个小时,其他时间要专心学习。”
“一个小时太少了!”宋浩然不满地说,“我同学都可以随便玩。”
“别人是别人,你是你。”宋建华的语气坚决了一些。
另一边,陈国强正在夸奖儿子。
“志远,老师夸你了,说你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陈国强满脸自豪,“这说明爸爸的教育方法是对的。”
陈志远点点头:“爸爸,我会继续努力的。”
“好孩子!”陈国强摸摸儿子的头,“你看,不玩手机有什么不好?学习成绩这么优秀,老师同学都喜欢你。”
张雅文在一旁听着,心里却有些复杂。她发现儿子虽然学习好,但在班上的朋友并不多。每次开家长会,她看到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志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书。
时间到了初中,两个孩子的差距变得更加明显。
宋浩然进入了青春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虽然父母限制了使用时间,但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玩一会儿。学习成绩也因此越来越差。
“浩然,你的数学又不及格。”宋建华看着儿子的成绩单,脸色很难看,“你到底在想什么?”
“数学太难了,我怎么都听不懂。”宋浩然有些不耐烦。
“听不懂就要多问老师,不是躲在房间里玩手机!”宋建华的声音提高了,“你看看人家陈志远,年年拿第一名。”
“他就是个书呆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宋浩然反驳道,“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玩。”
“不喜欢又怎么样?人家成绩好就够了!”宋建华气得不行,“你现在这个样子,将来怎么考大学?”
宋浩然不说话了,心里却在想:反正我有其他的技能,不一定要靠学习成绩吃饭。
陈志远的情况确实如宋浩然所说。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同龄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其他同学聊的都是游戏、明星、网络流行语,他完全插不上话。
“志远,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网吧玩游戏?”班上的男生邀请他。
“我不太会玩游戏。”陈志远摇摇头。
“没关系,我们教你。现在谁不玩游戏啊?”
陈志远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爸爸不让我玩这些。”
“你爸爸管得太严了。”男生们摇摇头,“算了,我们自己去吧。”
看着同学们结伴离开,陈志远心里有些失落。他有时候也想融入他们的圈子,但总是找不到共同话题。
回到家后,张雅文注意到儿子的情绪有些低落。
“志远,在学校不开心吗?”
“没有,就是觉得和同学们不太合群。”陈志远老实地说。
“为什么不合群?”
“他们总是聊游戏,聊网上的东西,我都不懂。”
张雅文听了心里一紧。她想起了刘阿姨之前的话,是不是自己家对孩子管得太严了?
晚上,她把这个问题告诉了陈国强。
“合群有什么用?”陈国强不以为然,“那些只会玩游戏的孩子,将来有什么出息?志远不和他们一样,这是好事。”
“可是孩子需要朋友啊。”张雅文担心地说。
“朋友以后会有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陈国强的态度很坚决,“你看宋浩然,朋友是不少,但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们志远不需要那样的朋友。”
张雅文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楼下,刘桂花阿姨正在和几个邻居聊天。
“你们说,这两家的教育方式,到底哪个对?”刘阿姨问道。
“各有各的道理吧。”邻居王阿姨说,“宋家的孩子活泼开朗,陈家的孩子学习好。”
“但是我觉得,孩子总不能只会学习吧?”另一个邻居李阿姨说,“现在这个社会,光有成绩是不够的。”
“话是这么说,但成绩不好更不行啊。”王阿姨反驳道。
几个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时间继续流逝,高中三年很快过去了。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整个小区都在议论这两个孩子的成绩。
陈志远不出意外地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宋浩然勉强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
“我早就说了,不让孩子玩手机是对的。”陈国强在楼下遇到宋建华时,有些得意地说道。
宋建华脸色不太好看:“孩子还小,以后还有机会。”
“机会是有,但高考只有一次。”陈国强的语气里带着一些优越感,“我们志远这次考了全市前十名,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马上就到了。”
宋建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不能说什么。
刘桂花阿姨看着两个男人的表情,心里叹了口气。她觉得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成长的道路不同而已。
03
四年大学时光飞逝而过。
陈志远在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成绩依旧优异。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同学聚会。室友们都觉得他是个典型的学霸,专业知识扎实,但社交能力一般。
宋浩然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学习市场营销。虽然学校不是很出名,但他在大学里过得很充实。因为从小就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和网络文化,他很快适应了大学的社交环境,朋友很多,还担任了学生会的干部。
大四那年,两个人都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
陈志远凭借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几家知名IT公司的offer。他选择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月薪一万五千元。
宋浩然的求职过程要坎坷一些。因为学历不占优势,很多大公司都没有给他面试机会。不过他凭借着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对网络文化的了解,最终在一家中型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担任新媒体运营专员,月薪六千元。
毕业回到家的那个夏天,两个人在小区里偶然相遇了。
“志远,听说你在大公司工作了,恭喜啊!”宋浩然主动打招呼。
“谢谢,你也找到工作了吧?”陈志远有些拘谨地回应。
“是啊,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新媒体运营。虽然工资不高,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宋浩然笑着说,“你在程序员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嗯,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前景。”陈志远点点头。
两人聊了几句就分开了,但这次见面让他们都有了一些感触。
工作一年后,两个人的发展轨迹开始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陈志远在公司里表现很好,技术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但他发现自己在团队协作方面有些吃力,不太善于和同事沟通,也不太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志远,你的代码写得很好,但我们希望你能更多地参与团队讨论。”项目经理在一次谈话中对他说,“技术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也很关键。”
陈志远点点头,但心里知道这是自己的弱项。从小到大,他都习惯了一个人学习、一个人思考,很少和别人合作完成任务。
宋浩然的情况就不同了。虽然他的专业知识不如陈志远扎实,但他在团队中很受欢迎。他能够准确把握网络热点,策划的营销活动经常得到很好的反响。
“浩然,你对网络文化的理解真的很深刻。”公司的创意总监夸奖他,“这次的抖音营销活动,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谢谢总监的夸奖。”宋浩然谦虚地说,“我从小就接触这些,所以比较了解用户的心理。”
一年后,宋浩然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提升为新媒体部门的主管,工资也涨到了一万二千元。而陈志远虽然技术过硬,但因为沟通能力的问题,升职的速度相对较慢。
两家的父母对孩子们的现状都有不同的看法。
“志远在大公司工作,前途无量。”陈国强在楼下遇到邻居时,还是很自豪,“程序员是铁饭碗,越老越值钱。”
“是啊,你们家志远一直都很优秀。”邻居们也是这么认为。
但张雅文心里却有些担心。她发现儿子回家后总是一个人待着,很少和朋友联系,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有时候她会想,儿子是不是太孤独了?
宋建华对儿子的发展也有些出乎意料。
“没想到浩然在工作上还挺有天赋的。”宋建华对妻子说,“看来小时候让他接触手机,还真的有用处。”
“是啊,他现在做的工作正好用得上这些。”王丽娟也很欣慰。
工作三年后,一个意外的机会改变了所有人对这两个孩子的认知。
那是一个周末,春城小区举办邻里聚会活动。陈志远和宋浩然都被各自的父母拉来参加。
活动现场,大家正在聊着各自孩子的近况。
“我们志远现在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了,收入也不错。”陈国强有些得意地说。
“浩然也还不错,现在是部门主管了。”宋建华不甘示弱。
正在这时,小区的物业经理匆匆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