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娃哈哈商标风波:900亿品牌何去何从,宗馥莉如何破局?

时间:2025-10-03 21:35:14 来源:娱乐八卦木木子 作者:娱乐八卦木木子

“娃小宗”这三个字一出现,网友们便纷纷调侃:娃哈哈这是要给自己生个“弟弟”吗?这一名称的变动,瞬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然而,这场“弟弟”风波并未带来喜悦,反而先让娃哈哈惹上了一身官司。商标更名的背后,是娃哈哈与国资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



面对这一局面,宗馥莉迅速行动,连夜注册了“宗小姐”“Wahahappy”等新商标,似乎在向外界宣告:备胎已就位,正宫随时可换名。这一举动,无疑是在为娃哈哈的未来布局。

与此同时,国资方面也没有闲着。上城区国资委在9月10日明确表示:商标想用可以,但必须拿来过审;并顺便补了一句“第三方托管在考虑中”。这句话,无疑给娃哈哈的商标更名风波又添了一把火。

翻译成人话就是:再吵下去,大家都别玩了,直接找个“干爹”代管,谁爱喝谁喝。这一招,比网上最狠的段子还狠,直接让娃哈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原本大家以为这场风波的结局就三条:宗家赢、国资赢、两边一起耗死。但现在,却冒出了第四条——找个“野生爸爸”一起养娃,利润按股分,吵架请出门左拐。这一结局,无疑让市场更加扑朔迷离。

别以为这只是名字上的扯皮,实际上,货架上的竞争早已打响。娃哈哈的无糖龙井茶在8月为抖音旗舰店拉回了12%的GMV,看似漂亮的数据背后,却是粉丝的哗哗掉落,30天少了8.7万。这说明啥?路人尝个鲜可以,但真爱粉依旧不买账。

而另一边,农夫山泉的无糖茶已经摆满了12个SKU,市场份额高达83%,像学霸一样提前交卷。相比之下,娃哈哈的三款新品在华东试销,市占率却仅有1.2%,连人家的零头都没够着。这差距,不是“追一追”就能赶上的,而是连尾灯都快看不见了。

供应链方面也在“砍亲戚”。沈阳、成都两家代工厂直接关灯,宗馥莉则砸5亿在杭州盖智能基地。这一动作与年初“砍掉18家亲戚厂”无缝衔接,却也让亲戚们哭晕在车间。产能空窗期却实打实留下:万一爆款补货跟不上,刚抢回来的货架又得让出去。

所以别看注册新商标是“Plan B”,背后全是“Plan A”掉链子的补丁。品牌老化、新品掉队、渠道内耗,随便拎一条都够娃哈哈喝一壶的。

宗馥莉想靠年轻化标签翻身,但年轻人认的是口味和社交货币,不是“我爸当年爱喝的牌子”。这一点,娃哈哈似乎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国资方面也精得很,托管方案一出,既保住了国有资产不缩水,又把经营风险外包了,顺带还能收获“混改示范”的锦旗。宗家要是不同意,那就继续拉锯,商标一天不落地,新品广告一天不敢砸,时间成本全是企业自己扛。

最尴尬的还是经销商。去年进的娃哈哈老包装还没卖完,今年就听说要换新名了,进不进货都心慌:万一押错宝,仓库里直接变“怀旧收藏”。渠道一犹豫,终端排面就缩水,排面越小,消费者越以为品牌要凉,恶性循环原地打转。

说到底,商标是谁的不重要,消费者手里那几块钱才重要。名字再响,买不到、喝不动、晒不出,一切白搭。宗馥莉的备胎商标能不能转正,得看下一款产品是不是真能打,而不是PPT上的“年轻、潮流、国际化”。

国资的“第三方托管”也不是慈善堂,代管方要利润,就会砍低效SKU、砍冗余渠道、砍人情关系。真到那一步,宗家不仅丢面子,还可能丢决策权。

与其等别人来“托管”,不如先把自己内部“托管”——让产品说话,让数据说话,让粉丝回得来。否则,等“娃小宗”真的落地,大家一看,还是换汤不换药,那笑话就大了:原来不是娃变了,只是姓了个寂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