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道恢复收费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担忧:“国道恢复收费,我都不知道大家伙在慌什么,你就交点钱不就完了吗?”然而,当有网友细心算了一笔账后,发现短短几个月内,全国竟有137处国道重新设立了收费站。有网友抱怨:“我就走了70公里,收费65元,这也太高了吧!”
那么,这65元真的高吗?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你一年只走500公里国道,那么走上50年,总共的过路费也不过2万多元。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算高吗?
对此,有网友反驳:“2万多还不多吗?我这一辈子都没有交过这么多钱的税呀。”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你只是不知道你在交税而已。以燃油税为例,之前虽然取缔了过路费,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再需要交钱。实际上,这部分费用被加在了燃油里,只要你加油,油里面就包含了过路费。这样一来,谁走得多,谁就交得多,相对而言,不是更加公平吗?
举个例子,你加的油里,就包含了好几种税:首先是消费税;其次是增值税;还有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加个油,还要交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呢?”其实,这是因为你加油了,就间接支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解释,我想是没有毛病的。
除此之外,你要知道,你这一辈子基本上每花一分钱,都是要交税的,只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拿一个最普通的上班族来举个例子,看看这一辈子主要要交哪些税:
首先是增值税。无论你买任何一件商品,这个商品都要交13%的税,哪怕是可乐、面条、方便面等日常消费品。
其次是消费税。这是在增值税的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产品如金子、银子、烟酒、化妆品等征收的。
买房要交契税,大概5%;买车要交购置税,10%;个人工资要交个人所得税,税率在3%到45%之间;还有日常的车船税、印花税等等,都是需要交的。
假设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从出生到80岁,每年大概要花2万块钱,并且这一辈子买一套100多万的房,买两次20万的车(因为一辆车开不了四五十年),每个月平均只赚5000元工资。那么,这样一辈子大概要交49.88万的税。不要60万,不要50万,只要49.88万。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儿,就会明白那交几十块钱的过路费其实并不算什么了。对比一下,一辈子交2万多的过路费,和49.88万的税相比,那真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了。
你也不用心里不平衡,要知道,在很多其他国家,人们可能更加心里不平衡。比如在美国、英国、日本、阿根廷等国家,人们消费的时候,每次打出来的小票,不管是超市购物还是饭店吃饭,上面都会写着本次消费一共交了多少钱的税。只不过不同的是,他们的媒体经常会报道:“我们把纳税的钱花到哪里了”,然后让大家看看应不应该花到这里,花到这里对大家有没有用。
所以,一说起交过路费,很多人就有情绪,不想交。我总结了,无非就那么三四个点:第一,因为你从来不知道你交过税,有可能在看到这个内容之前,你都不知道“哎呀,我日常还交税,我一辈子需要交四五十万呢”;第二,你从来不知道你的钱花在哪里了;第三个问题,就是政府端对这个税的叫法不同。比如有些地方一直在提“我们在花纳税人的钱”,而有些地方在提“这是国家的钱”,说法不同,让你的身份感、认同感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把上述的问题说说明白,我也知道我交税了,我也知道我交了多少,我也知道花到哪了,并且你也说“我是纳税人”的话,我相信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愿意再多交一点的。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