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冲突中的空战局势愈发紧张,尤其是远程导弹的实战表现,不仅成为俄乌双方的焦点,更牵动着全球大国的空军战略布局。2024年5月17日,乌克兰空军的一架苏-27战机在哈尔科夫上空被俄罗斯的R-37M导弹精准击落,飞行员是中校丹尼斯·瓦西柳克,这位绰号“闪电”的乌空军831战术航空旅骨干,自2022年入侵以来已执行上百次任务,并荣获勇气勋章。此次被击落的苏-27为双座训练型,因挂载重磅炸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而机动性受限,最终在约130公里外被俄苏-35锁定,一发R-37M导弹经过4分钟飞行后将其击落。
R-37M导弹的实战表现令人震惊。这款俄罗斯的王牌导弹射程达300至400公里,专为打击大目标如预警机或轰炸机设计,但在实战中同样对战斗机构成严重威胁。它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先通过雷达锁定目标,再结合惯性加卫星导航,最后以主动雷达咬尾,速度高达超音速。乌克兰的苏-27虽尽力规避,但仍未能逃脱被击中的命运。2022年10月,更有记录显示一架苏-27被苏-57从217公里外击落,创下了最远空对空击杀记录。瓦西柳克的坠机现场位于哈尔科夫附近的村子,残骸散落一地,乌克兰官方确认其阵亡,葬礼上队友拉烟致敬,此事在军迷圈引发了广泛讨论。
面对R-37M导弹的实战验证,美军迅速展开行动。五角大楼的情报部门紧急分析录像和数据,发现美国的F-22和F-35隐身战机虽强,但在续航和机动性上在长距离作战中处于劣势。其AIM-120D导弹射程仅约160公里,实战中更短。而俄罗斯依靠苏-35的Irbis-E雷达和A-50预警机配合,能从200多公里外发现目标并发射导弹。美军模拟显示,若F-22遭遇此阵势,将在130公里外发现敌机却无法有效反击,只能被动躲避。空军参谋长在2024年下半年会议上直言,这暴露了美军在超视距作战中的短板,并强调需加速AIM-260导弹的部署,该导弹射程超200公里,但截至2025年9月仍在测试阶段。
更令美军担忧的是,中国空军的崛起速度远超预期。美军情报报告多次提及,中国空军近年来进步显著,歼-20战机配PL-15导弹堪称R-37M的升级版。PL-15导弹射程达200多公里,最新折叠翼版本更能让歼-20内部多携带两枚,从四枚增至六枚,且隐身性能出色。自2018年服役以来,歼-20已生产上百架。2025年上半年珠海航展上,歼-20的新涂层更是大幅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使得F-22的AN/APG-77雷达难以锁定。相比之下,F-22生产线早已停产,总数仅187架,且美军维护成本高昂,一年光零件费用就达数十亿美元。
歼-20的鸭翼布局赋予其出色的机动性,推重比超过F-22。PL-15导弹的主动雷达头比AIM-120更灵敏,末段机动能有效甩掉诱饵。2025年8月,美媒《国家利益》杂志评选全球五强战机,F-35排名第一,F-22第二,歼-20第三。但美媒私下承认,在印太地区一对一较量中,歼-20的远程优势更为明显。尽管俄罗斯的R-37M导弹实战表现强劲,但依赖预警机且易受电子战干扰。而中国在传感器融合方面做得更为精细,歼-20的分布式孔径系统能实现360度扫描,锁定目标更快。2025年上半年,美军在东海试射AIM-120D3导弹创下最远击杀记录,但仍难以匹敌PL-15的实战潜力。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美军战略重心已从欧洲转向印太地区。乌克兰战场的教训直接给美军敲响了警钟。2024年中国军力报告指出,解放军空军现代化速度超预期,歼-20编队能模拟远程拦截,导弹数据更新至250公里。俄罗斯在乌克兰折腾了三年,空军损失上百架战机,苏-35虽多但已显老化。而中国则直接跳过这一阶段,实现自主研发一气呵成。在中俄联合军演中,如2024年7月北部边境那次,俄罗斯飞行员对中国超视距课目表示赞叹,并在事后复盘时交换了数据链技巧。到2025年8月“联合海-2025”海军演习时,虽然主打海空协同,但空军部分由中国主导,模拟反潜和导弹防御,俄方从中学习了不少经验。
归根结底,俄乌空战不仅是一场局部摩擦,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空军老大地位的动摇。中国空军低调崛起,歼-20巡航南海,PL-15导弹瞄准关岛。俄罗斯虽有R-37M导弹实战经验,但技术老本已逐渐吃光。而中国则直接实现技术超车。2025年美军报告承认,解放军空军已成为印太地区最大变量,其影响力远超俄罗斯。未来空战中,超视距作战将成为王道,谁拥有更远的导弹射程和更精准的雷达系统,谁就将占据优势。中国空军这“大魔王”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