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第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12位副总理都是谁?101竟在彭德怀之前

时间:2025-09-29 20:36:14 来源:旧书卷里的长安 作者:旧书卷里的长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机关、新单位也同步成立。不过与现在有些差异的是,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不叫国务院,而是政务院,由周恩来出任政务院总理。

直到1954年,经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投票通过,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第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随之产生。

总理是由周恩来继续担任,但副总理数量就比政务院时期多了很多,最开始有10位,后面还增加2位,一共是12位。

这12位副总理的排序有很多令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传统的行政人员,而是军人,他们之前很少负责地方事务;

还比如主持军委工作的彭老总,在国务院当中竟落后于另一位元帅等等。那么,这12位副总理分别是谁?后来的生涯最高点又是什么级别呢?



按照当时的排名,第一位是陈云。他是搞经济的好手,历史地位非常高。早在1933年的六届五中全会上,陈云就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核心;

1945年重庆谈判前,他被紧急任命为候补书记,如果赴渝的毛主席、周总理被扣押,陈云和另一位候补书记彭真会立马挑起大梁,确保“五大书记”领导集体能正常运转,组织的这个安排,也是陈云地位的体现;

解放战争中,他是东北局副书记、南满分局书记;上海解放后,他奉命主管上海的财政,打赢了艰难的金融保卫战,此事的重要性,不亚于军事上的一场大战;

新中国成立时,他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经济工作。1950年任弼时病逝,他接替了任弼时的职务,成为新的“五大书记”之一。

这样一位行政线上的杰出人物,排名第一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过第二和第三,就都是军队干部了。第二位是原四野司令员101,第三位是原一野司令员彭老总

如果要论军中地位,彭老总无疑更高,战争年代长期担任人民军队的副总司令,1954年还是主持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既然如此,为何在行政系统,两人还反过来了呢?

这里面组织有个深层次的考量就是平衡。彭老总在军队系统已是实权最大之人了,身兼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等多项要职,如果在行政系统仍排得那么高,或许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站到了一个高度,无论他自己愿不愿意,下面都会多出许多拥护。军政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个大难题,如果方方面面都成了“第一”,那麻烦会随之到来。

所以中央从大局着眼,就让长期养病的101在副总理职务上位列彭老总之前。这样至少可以看到中央的态度,别人不敢乱来。



第四位是邓公,虽然在战争年代邓公是军队的重要领导,但大西南解放后,他的重心就偏向于地方了。担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几年里,他将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等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五马进京”后,邓公增补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配合周总理、陈云处理事务。当初政务院共有五名副总理,只有邓公和陈云在改为国务院后继续留任。

第五位是邓子恢,他曾经担任过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华中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华东局副书记、四野第二政委等职。

等战争渐渐平息,他就转而实际主持中南行政区的全面工作,在建设发展方面有很大建树。

邓子恢也是进京的“五马”之一,到中央后负责农村工作部,毛主席曾说他是“中国农民的统帅”。1954年进入国务院担任副总理后,邓子恢仍是负责农业方面。



第六位是贺龙,大西南解放后,贺老总出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搭档政委是邓公。等局势趋于稳定,两人都被调入中央。

贺老总1954年除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也长期兼任国家体委主任。他本来就特别爱好体育,在延安时就组建过“战斗篮球队”,某种角度来讲,这也算“专业对口”。

第七位是陈毅,早在渡江战役以前,陈老总就已确定将要出任上海市市长,进驻这座国际大都市后,他也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治理方面,军队就很少再管。

1954年他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上海市长职务也还兼任着,不过重心已开始慢慢转到外交战线。直到1958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上海这边的担子才卸下。



第八位是乌兰夫,非常特殊的开国上将,建国初期身兼中共中央内蒙古分局书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多项要职。

1954年调到北京除了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外,还是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出身少数民族的他,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和平是重要职责。

第九位是李富春,他长期负责财政、组织等方面的幕后工作,虽不显山露水,但中央知道他的贡献,因此他的党内地位一直非常高。

比如著名的“三老四帅”抗争,李富春知名度比不上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李先念、谭震林,但论级别,李富春才是七人中最高,时任政治局常委,正国级。

当然,抗争是60年代后的事,这里只是举个例子。1954年进入国务院担任副总理后,李富春还身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实施,背后就有他很大的功劳。



第十位是李先念,虽然说他也曾是军队的高级干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还负责过中原战略区。但中原突围让他的老部队基本被打散,此后他也逐步转到行政战线,淮海战役时他就是后勤方面的负责人之一。

1949年5月,李先念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接下来的几年也都是在中南地区负责地方上的工作。1954年他被调到中央担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协助周总理、陈云领导经济建设。

上述10位都是在1954年确定,另还有聂荣臻、薄一波2位是在1956年增补。

聂帅建国初期身兼多职,主持过一段时间的总参工作,抗美援朝时期他在中枢为前线调配统筹,也起到很大作用。

不过1954年总参谋长由粟裕担任后,聂帅就开始转而负责国防尖端科技,1956年增补为副总理时还兼任了国家科委主任,持续在这条战线上深耕。



薄一波长期是管理经济方面的领导干部,《大决战》里他就被称为“财神爷”。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过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

1956年他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也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这12位副总理中,陈云、101、邓公、李富春和李先念后来官至正国级,而彭老总、101、贺龙、陈毅、聂荣臻是开国元帅,属实“全明星”阵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