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方表态后墨西哥总统紧急回应:避免与中国贸易冲突

时间:2025-10-07 07:16:07 来源:男女那点事儿儿 作者:男女那点事儿儿

“35%→45%→50%”,墨西哥的加税政策如同超市清仓倒计时,税率越高,企业成本越重。这一政策不仅让平行进口商叫苦不迭,更引发了中墨美三国间的贸易博弈。



一位从事平行进口的业内人士透露,以比亚迪ATTO 3为例,10月前到港可节省四千美金,但若晚两周,客户需多掏两千八美金,这笔额外费用全数落入墨西哥海关口袋。



有人批评墨西哥政策反复无常,实则其处境艰难。墨西哥87%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60%的零部件又来自中国,这种“夹在中间”的尴尬,让任何政策调整都需慎之又慎。

更微妙的是时间差策略。墨西哥计划10月起先征收35%关税,明年7月才升至50%,中间留出九个月缓冲期。这恰好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调整空间,它们可将集装箱运输改为本地组装,规避部分关税。

比亚迪已在普埃布拉租用旧减震器厂房,脚手架已搭至第三层;奇瑞则将巴西工厂的CKD(散件组装)模式引入墨西哥,工人尚未招满,当地州长已迫不及待前来合影,宣称这将带动六千就业。

这种策略的算盘声清晰可闻:只要零部件在墨西哥完成最后组装,产品即可贴上“Made in Mexico”标签,从而规避美国可能的高额关税。但这一策略能否成功,还需看USMCA(美墨加协定)的原产地条款如何执行。



然而,美国并非坐视不管。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已将关税执行纳入USMCA年审,暗示若墨西哥放行中国产品,美国将抽查输美整车合格证。

去年,现代汽车就因发动机线束中国占比过高,两千辆索纳塔在德州口岸被扣三周,现代老板不得不连夜飞往华盛顿道歉。

墨西哥当前的政策,实质上是“战略模糊2.0”:既希望吸引中国投资以创造就业,又担心在美国大选年被视为“中国后门”。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却让墨西哥自己陷入了困境。中国企业家们对此心知肚明。

机电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对墨西哥出口下滑12%,但直接投资却增长40%。这表明中国企业家已将墨西哥视为跳板,而非单纯的市场。

若能成功利用墨西哥作为跳板,北美关税墙将出现漏洞;若失败,五十亿美元的建厂费用将付诸东流。



一位宁波汽车灯具厂厂长私下表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毛利仅八个点;来墨西哥即使被割一刀,仍有十五个点的利润,为何不来?”但他也承认,若本地采购比例不足,美方可能随时收回“原产地”认证,届时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更令墨西哥尴尬的是,拉美其他国家开始明确站队。巴西副总统公开表示“不跟风”,智利则将中智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提前至11月,显然希望从中国获取更多市场红利。



墨西哥发现自己成了“拉美异类”:其他国家忙着接收中国投资,它却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央行内部报告显示,若美国再升级贸易战,墨西哥明年GDP将下滑1%,通胀率飙升至6%,比索贬值压力巨大。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玉米饼价格是否上涨,而非大国间的贸易博弈。一旦生活成本上升,选票就可能发生变化。

目前,局势仍未明朗。10月的大限如同橡皮筋,越拉越紧,谁先松手谁将陷入被动。



中国车企的本地化工期、美国国会的听证日程、墨西哥比索的汇率曲线,这三条时间轴正在逐渐对齐。有人赌五十亿建厂能换来北美市场通行证,有人赌美国大选后政策会放宽,还有人选择将货物转至智利港口以规避关税——他们赌的是美国不会深究产品来源。

唯一确定的是,当明年7月50%的关税真正落地时,所有的“战略模糊”都将变成清晰的账单。而最终为这些政策买单的,从来都不是坐在谈判桌前的政客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