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人民日报发文,高调官宣26岁王曼昱喜讯,网友:终于等到这天了

时间:2025-10-07 11:50:04 来源:夕落秋山 作者:夕落秋山

王曼昱一直都很棒,再狠一点就好了。”

张继科直播时点评的这一句,今天被全网疯狂转发。



谁能想到,26岁的她,这一次不仅“够狠”,而且连赢三场人生大戏。

“叹息之墙”——她的称号,终于再一次响彻全网。




王曼昱的“狠”,终于来了

10月5日,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女单决赛,王曼昱再次站上了舞台。

对面,依旧是老对手孙颖莎

连续三站大赛决赛,她都输给了莎莎。有人说,她已经被心理打垮了。



可偏偏,这一次,她笑到了最后。

在0:1落后的情况下,她硬生生顶住压力,4:2逆转。

每一拍都带着狠劲,每一分都像是对过往阴影的反击。

现场解说直接喊破了嗓子:“王曼昱回来了!”



赛后,邓亚萍点评点到关键:

她敢于创新,用反手发球打出了新套路;

她的节奏变化,让孙颖莎接连失误;

她终于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答案。



球迷在弹幕刷屏:

“这场比赛,像极了她的自我救赎。”

是啊,上一次她赢莎莎,是半年前的亚洲杯决赛。

之后三连败,每一次都差一点,每一次都让她的粉丝心碎。

这次,她终于卸下了心理包袱。

有人说,她打的不是莎莎,而是过去那个犹犹豫豫的自己。



女双冠军,人民日报直接发文庆贺

更让人惊喜的,是女双。

和蒯曼搭档,面对日本早田希娜和韩国朱芊曦这对跨国组合。

比赛一度非常焦灼。

可最后,两人联手连扳两局,硬生生逆转夺冠。



人民日报点名官宣:

“王曼昱/蒯曼组合,问鼎中国大满贯女双冠军。”

这份重量级背书,让网友直呼:“太高调了,央媒亲自来官宣庆祝!”



赛后,蒯曼自责说自己没发挥好。

王曼昱却抢先揽责:“双打就是需要有人扛住,今天我们两个都非常好。”





这种大将风度,才是国乒精神的传承。

不骄不躁,不甩锅,不炫耀。

这就是王曼昱——能赢球,也能赢人心。

顺带一提,这一冠加上单打冠军,她个人奖金累计14.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00万

网友玩笑:“替父母卖了半辈子肉夹馍的辛苦钱,女儿这一周就赚回来了。”



第三喜:清华的门票

就在球迷还在为双冠沸腾时,清华大学公布的免试研究生名单上,赫然出现了王曼昱的名字。

本科,她在上海交大读书,2026年毕业。

而如今,她将在清华继续深造。



三喜临门。

单打冠军、双打冠军,再加清华保研。

有人笑称:“这才是别人家的孩子。”

更有人调侃:“体育偶像的天花板,不仅在球场上赢,还能在学业上卷死你。”

人民日报的“高调发文”,不止是庆贺,更是一种确认:

王曼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冠军,而是国乒的门面级人物。



从卖肉夹馍到世界冠军

看王曼昱今天的荣耀,你很难想象,她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卖肉夹馍,撑起一家生活;母亲全职照顾她。

没有所谓的豪门资源,没有天价培训费,只有一个普通家庭的拼尽全力。



5岁那年,大姨一句建议:“让孩子去学打乒乓吧。”

于是,王曼昱第一次握上球拍。



教练韩连贵一眼就看中这个比同龄人高的小女孩——颠球时,球像被她“黏住”一样稳。

训练时极少请假,极为自律,多球练到手掌脱皮。



吕忠峰教练回忆:

“别的孩子喊累,她不喊停,除非我们喊停才行。”



9岁,她就拿下全省第一,直接入选黑龙江省队。

父亲卖肉夹馍的辛苦,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所以她能吃苦,也必须吃苦。

有人说,她就是用“馍馍钱”敲开的世界之门。



国乒的“门面级”地位

不久前,中国邮政和国乒续约的主题活动上,所有主力悉数到场。



能拍照展示运动员,只有三个人:孙颖莎、王楚钦、王曼昱。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她已是官方认证的国乒“门面级”。

在国乒,这样的位置从来不是靠资历,而是靠冠军拼出来的。

王曼昱靠的是“真刀真枪”,没有半点虚的。



如今的王曼昱,已集齐9大赛事中的7个。

只差世界杯和奥运单打金牌。



很多球迷都在等她完成“大满贯拼图”。

有人调侃:“莎莎是阻拦她的Boss,但她一定能通关。”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她始终如一的品质:

不骄不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一次次回来。



结语:她赢的不只是冠军

王曼昱的三喜临门,不只是运气。

是她20年的坚持,是她把父亲的汗水,母亲的付出,全都化成球场上的狠劲。

张继科说:“王曼昱一直都非常优秀!”

这句话不是恭维,而是对她最真实的注解。

她的存在,就是最好的答案:

冠军,靠实力拼来;偶像,靠人品赢得。

今天,全网都在为她鼓掌。

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见了真正的体育精神——

低头是刻苦,抬头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