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谈判代表正敲定一项框架协议,允许五角大楼获取基辅经过实战检验的无人机技术,乌方将通过补偿与专利使用费实现技术变现。该协议若落地,或将通过整合乌克兰战时研发的低成本、可消耗型无人机技术,重塑美国国防生产格局与印太战略布局。
据《华尔街日报》2025年10月3日报道,美乌已推进达成技术转让框架协议,五角大楼将获得乌克兰在大规模对抗俄军过程中验证的低成本攻击型与拦截型无人机设计及制造技术。该协议由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两位总统支持,核心条款包括技术转让、联合生产及零部件美国安全标准认证。白宫声明称,此举旨在将乌克兰的战时创新智慧融入美军力量规划,构建适应印太地区大规模消耗战的装备体系。
根据协议草案,基辅正与华盛顿洽谈数百万架无人机的多年期供应计划,涉及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一揽子交易。物料清单涵盖消耗型第一人称视角(FPV)巡飞弹、远程打击无人机及专用反无人机拦截器。乌克兰的技术优势在于其生态系统:通过3D打印结构、模块化弹头、强化数字数据链及基于每日作战遥测的快速软件迭代,实现了从数天到数小时的杀伤链响应速度。
具体机型方面,乌克兰FPV攻击无人机搭载1-2公斤战斗部,配备稳定昼间摄像头与低延迟视频链路;升级版集成数字扩频无线电、GPS拒止环境惯性导航及预设自动驾驶路线,可突破俄军电子战封锁。固定翼打击型采用低可探测外形与地形遮蔽技术,在亚米级卫星制导下可打击500公里外目标。拦截型无人机结合声学与射频传感,通过撞击或捕网应对“沙赫德”无人机威胁,成本仅为导弹的十分之一。
美方重点关注乌克兰的生产模式:快速换装工具、部件通用化及软件定义战术。为满足出口管制标准,协议拟通过向美国子公司授权乌克兰知识产权,加速国防部认证流程,同时保障基辅的专利费收益。此外,方案考虑与欧洲“无人机墙”计划对接,允许已借鉴乌方边境防御经验的盟友参与联合生产。
从战术层面看,低成本FPV无人机群可在有人部队前清除装甲与防空系统,远程无人机可威胁燃料库与指挥节点,拦截型无人机则为基地防御填补关键层级。若协议落实,美军旅级战斗队将获得反炮兵、反装甲的可消耗弹药库,海军陆战队可构建应对单向攻击无人机的机动防线,联合部队指挥官则获得令对手防空预算复杂化的可再生纵深打击手段。
地缘战略层面,该协议标志着西方对乌支持从间歇援助转向深度产业融合。对五角大楼而言,吸收乌克兰战时创新经验可加速向印太地区大规模消耗战适应型力量转型;对欧洲盟友,则提供已在北约东翼实践的联合生产模板。最终效应是围绕经实战验证的设计收紧跨大西洋防务科技供应链,杜绝威权主义供应商涉足西方无人机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