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央视《空天逐梦》栏目组走进航空工业旗舰企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的机库,首次公开揭秘了被军迷誉为“炸弹卡车”的歼-16战斗机。这款双发双座四代半多用途战斗机,以其全域作战能力和技术突破,成为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标杆。
自主研发:无短板的“战场多面手”
沈飞工程师艾志强在镜头前表示:“歼-16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优秀作战平台,部队反馈称它是一款没有短板的飞机。”作为四代半战斗机,歼-16采用流线型气动布局,飞行控制与作战性能突出,其最大外挂能力达12吨,可执行对空、对地、对海多维度任务,显著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灵活性。
技术突破:从雷达到电子战的全面升级
歼-16的机头配备大直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辅以光电雷达系统,形成“双模态”探测能力;机尾的减速伞装置可在着陆时快速降低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基于这一平台,沈飞还研发了歼-16D电子战机,通过干扰敌方雷达与通信系统,实现“软杀伤”作战,进一步强化了体系作战优势。
双座设计:人机协同提升作战效率
歼-16采用双座布局,前舱飞行员负责飞行操控,后舱武器官管理导弹发射与投掷。这种设计使战机能够同时执行制空作战、反舰打击和精确对地攻击任务,外挂“霹雳”系列空空导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及“雷霆”系列制导炸弹,形成“全域火力覆盖”。
实战检验:打破五代机“不可探测”神话
央视此前播出的《必胜》专题片披露,李超大校驾驶歼-16在中国沿海空域训练时,曾两次锁定外军隐形战斗机。凭借雷达性能与飞行员高超技艺,歼-16迫使对手撤离。自此次对峙后,该型外军战机再未现身中国沿海,标志着中国空军已重塑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平衡。
体系作战:四代半战机对抗五代机的标杆
歼-16的实战表现证明,其机动性能可超越部分五代机,尤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具备体系作战优势。继巴基斯坦空军歼-10CE击落“阵风”战机后,歼-16的锁定外军隐形机事件进一步树立了中国战机“性价比高、实战能力强”的形象。
产业自信:全链条优势彰显大国实力
央视此次公开报道,不仅展示了歼-16的技术细节,更宣告中国已构建从装备研发到体系作战的全产业链能力。以歼-16为代表的四代半战机,正推动中国航空工业与空军影响力迈向全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