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数日,特朗普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令其更为焦虑的是,中国正以稳健的步伐推进全球战略布局,特朗普的急躁与无措显得尤为无力。
美国停摆:经济与社会双重冲击
此次美国政府停摆为近七年来首次,其经济代价触目惊心。据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测算,政府每停摆一周,美国GDP将蒸发150亿美元。若持续一个月,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600亿美元,并新增4.3万失业人口。这一数字远超许多小国全年GDP,相当于每日烧掉20多亿美元。
停摆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发布中断,美联储失去经济判断依据;国家公园关闭导致每日损失8800万美元门票及周边消费;航空业受创,联邦航空局1.1万人被迫休假,航班延误率飙升。政府裁员潮已现端倪,商务部专利局裁减1%员工,证券交易委员会90%人员待业,驻外机构签证审批停滞,跨国企业苦不堪言。
五角大楼危机:军心不稳与高层动荡
特朗普政府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来自军队。130万现役军人已多日未领工资,得州胡德堡基地军属凌晨排队领取救济食物。海军官网建议军人申请贷款“预支军饷”,红十字会发放紧急补助。更严重的是,两位指挥岗将军递交辞呈,五角大楼内部人心惶惶。
特朗普试图通过举办美国海军250周年庆典安抚军心,却因政府停摆缺乏资金而陷入尴尬。庆典场地布置、军舰租赁及安保费用高达数千万美元,民主党批评其“将军人当政治道具”。
中美贸易谈判:美国画饼,中国布局
美国国内危机四伏,中美贸易谈判亦蒙上阴影。原计划第五轮谈判搁置,美国财长贝森特声称“很快会有重大突破”,并预告特朗普与中方领导人将在APEC峰会期间会晤,重点讨论大豆采购。然而,这一承诺被视为给美国农民的“空头支票”。
中国对大豆需求虽大,但早已多元化布局。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占比超60%,阿根廷份额上升。美国大豆因加征关税,到岸价比巴西高15%,毫无竞争力。特朗普要求中国“网开一面”,却不愿在关税上让步,算盘落空。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稀土、半导体等领域的反制措施已见效。美国国防部承认,80%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导弹和战机生产受阻。中国限制镓、锗等稀有金属出口,直接卡住美国芯片产业脖子。美国企业急得团团转,特朗普却只能在推特上发泄。
中国稳步推进:外交与经济双突破
在特朗普焦头烂额之际,中国传来两大重磅消息。10月5日,外交部宣布外长王毅将于10月7日至12日访问意大利和瑞士,行程虽短,但意义深远。
意大利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支点,两国正洽谈港口建设和5G合作。瑞士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此外,瑞士作为国际清算银行总部所在地,王毅此行或涉及全球金融规则博弈。
同日,中国宣布与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石油、基建和科技。伊朗石油将以人民币结算,绕过美元体系,对美国制裁政策形成重击,特朗普在中东的布局全盘打乱。
特朗普急跳脚,中国稳坐钓鱼台
面对中国的“组合拳”,特朗普彻底慌了神。他先是在推特上喊话,要求中国“立即恢复大豆采购”,接着威胁加征新关税。然而,这些老套路对中国无效。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谈判可以谈,但必须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更尴尬的是,特朗普试图通过APEC峰会挽回面子,但中国尚未确认会晤安排。有消息称,中方对特朗普的“口惠而实不至”已失去耐心,除非美国在关税和科技封锁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谈判免谈。
反观中国,应对从容不迫。王毅欧洲之行成果丰硕,中意签署120亿欧元合作协议,中瑞就数字货币和绿色能源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取得突破,RCEP提前生效。这些动作向世界宣告: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美国的孤立政策注定失败。
结语:大国博弈,定力为王
美国政府停摆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其政治体制的弊端。两党争权夺利,罔顾国家和民众利益。特朗普试图通过“推特治国”解决问题,却让危机愈演愈烈。
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美国内乱为中国提供了战略空间,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深化与欧洲、东盟的合作。同时,需保持清醒:美国不会轻易认输,贸易战可能长期化。但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做好自己的事,中国必将在博弈中笑到最后。
全球目光聚焦:特朗普能否挺过危机?美国将何去何从?而中国,正以稳健步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展现大国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