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英法美三国科学家共享殊荣

时间:2025-10-07 22:38:26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红星新闻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克拉克、法国科学家麦克·H·德沃雷特和美国科学家约翰·M·马蒂尼,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现象”的突破性研究。三位科学家将共同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6万元)的奖金。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获奖者合影

获奖者背景与贡献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1942年出生于英国,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验物理学教授。他于1964年、1968年和2005年分别在剑桥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及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加入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系。克拉克在超导和超导电子学领域贡献卓著,尤其以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的研发与应用闻名。

麦克·H·德沃雷特(Michel H. Devoret)1953年生于法国,现任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纳米制造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谷歌量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聚焦宏观量子隧穿、单电子泵及电路量子电动力学,为量子电子学开辟了新方向。

约翰·M·马蒂尼(John M. Martinis)1958年出生于美国,目前任职于加州大学。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数百万美元聘请其团队,利用超导量子比特技术构建量子计算机,推动量子计算领域发展。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机制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选历史反映了20世纪至21世纪物理学的主要成就。每年9月,约3000名提名者(包括大学教授、往届诺贝尔奖得主等)会收到保密提名表,推荐期持续至次年1月31日。候选人均为他人提名,不得自荐,且瑞典、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评选。

每年2月起,评委会对候选人进行严格筛选,最终结果于10月上旬公布。奖项最多授予三人及两项不同研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推举的五人委员会甄选。提名记录封存50年,获奖者贡献需经时间考验,通常在科学发现数十年后颁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历程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截至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奖116次(6年因战争未颁奖),其中47次授予单一获奖者,32次由两人分享,36次由三人分享。221位获奖者中,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是唯一两次获奖者(1956年、1972年),居里夫人等5位女性曾获此殊荣。最年轻得主劳伦斯·布拉格获奖时仅25岁(1915年),最年长得主亚瑟·阿斯金获奖时已96岁(2018年)。

华裔科学家的卓越贡献

多位华裔科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突破性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同获奖;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ψ粒子与伯顿·里克特共享荣誉;1997年,朱棣文因激光冷却原子技术获奖;1998年,崔琦与霍斯特·施特默、罗伯特·劳克林因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奖;2009年,高锟因光纤通信技术被誉为“光纤之父”,彻底改变全球通信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实习记者 卿滢
编辑 张寻
审核 高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