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订单营销已成为新造车企业的一大把戏,各家企业竞相报出令人咋舌的订单数量。今年以来,诸多新车型的累计订单甚至已突破亿级大关。然而,订单终究只是营销的噱头,真正的市场表现还需看销量数据。销量,正一步步戳破那些订单数惊人的谎言。
9月份第三周的纯电车型销量数据新鲜出炉,数据显示,宏光miniEV、吉利星源分别占据前两名,而第三名则是特斯拉的Model Y。这三款车型也是当周销量破万的车型,其中Model Y的周销量达到了1.034万辆。
此前,特斯拉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新款Model YL的吸引下,其订单数已达到12万辆。按照当前的周销量数据来看,大约3个月时间就能交付完这12万辆订单。而且,随着特斯拉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交付速度还将加快。
相比之下,另一款号称拥有数十万辆订单的车型,其周销量却仅有5000多辆。按照这样的交付速度,完成所有订单需要超过一年时间。即使后期产能有所提升,完成这批订单的交付也需要7-8个月。这不禁让业界对订单数的可信性产生了质疑。
关于订单数的问题,其实去年就有媒体采访某汽车企业高管时揭露了其中的内幕。当时的报道指出,在诸多车企都公布新车型订单动辄数万辆的情况下,其他车企即使实际订单量只有数千辆,也只好跟着报出数万辆的订单,否则面子上过不去。
然而,业界都没想到今年车企的订单数更加夸张。数万辆已无法满足老板的胃口,订单数直接跨越了10万辆的关口,达到数十万辆。随后,有多款车型的订单数都开始以10万辆为单位,形成了一片狂欢的景象。
由此,今年以来诸多车型的订单数开始先后突破5000万辆、1亿辆大关。这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市场年销3000万辆的数字,甚至已超过了全球市场汽车年销量9000多万辆。这些数据的可信性,已是你知我知的事情。
此时,电车鼻祖特斯拉也报出了Model Y的订单数高达12万辆的消息。不过,从Model Y的交付数据来看,其12万辆订单数似乎还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毕竟,它完成这笔订单只需要3个月时间。而对手们要数倍于3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订单数,就让人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车企不断报出夸张的订单数,源于电车行业的竞争太过激烈。各个车企都得想尽办法突围,而以高额订单进行营销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某车企就因此迅速后来者居上,其营销方式也已深刻影响了汽车行业。
事实上,在20万以上的市场,诸多车企虽然试图挑战特斯拉的地位,但是在单款车型销量方面却始终难以超过Model Y。这凸显出在高端电车市场,消费者还是更认可特斯拉。这是国产电车企业们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知这波订单营销还要进行多久,夸张的订单数会不会进一步突破。只是从消费者的选择来看,似乎订单营销的效应正在逐渐递减。消费者在选购电车的时候还是理性地做出了选择,选择了谁从销量方面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