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郭台铭始料未及:立讯精密崛起,净利润破百亿员工达24万

时间:2025-10-09 10:37:23 来源:通文知史 作者:通文知史

谁能想到,在富士康积极推进‘去中国化’战略的同时,一位曾被郭台铭赏识的车间女工,悄然改写了全球制造业的游戏规则。2024年,这家被称为‘第二个富士康’的企业——立讯精密,营收飙升至2688亿元,净利润突破133亿,拥有24万员工的庞大制造网络,更掌握了苹果生产链的关键环节。

反超:从‘赏饭吃’到‘抢饭碗’

2019年,郭台铭曾宣称‘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然而,同年富士康却切断了华为手机代工业务,全力押注苹果。苹果的回应却出乎意料:2023年,将iPhone15的27%订单转给了立讯精密与和硕,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富士康的沉重打击。

立讯精密的崛起速度令人惊叹。2024年,其营收达到2687.95亿元,净利润133.66亿元,员工规模突破24万,体量直逼富士康巅峰时期。更令人瞩目的是,立讯在苹果供应链的渗透率已超75%,库克甚至公开称赞其AirPods产线‘良品率接近100%’。

逆袭:从流水线女工到潮汕女首富

讽刺的是,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起点正是富士康深圳工厂。从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女工,到身家1315亿元的潮汕女首富,她用了37年时间完成了对‘老师’郭台铭的逆袭。当郭台铭在印度为2.5万岗位培训发愁时,王来春的并购团队已进驻慕尼黑,接管莱尼的全球26国工厂。

王来春的经历堪称中国制造业的传奇。她从流水线起步,凭借勤奋和洞察力在十年间晋升至管理层。后来,她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离开富士康,在1999年创立立讯精密。当时的富士康没有打压这位‘叛徒’,反而慷慨地给予立讯精密大量代工订单。

分水岭:并购与业务延伸

2010年,立讯精密与富士康的分水岭出现。立讯连续发起16起并购,业务从零部件延伸到手机、汽车、通信等整机代工领域,悄然打入苹果供应链。真正的爆发源于苹果AirPods的需求海啸:前代工厂英业达的产能和良品率告急,苹果不得不寻找新伙伴,立讯精密因此脱颖而出。

富士康的困境与立讯的机遇

就在立讯精密一路向前时,富士康在印度却陷入了令人担忧的‘失血状态’。投资百亿的工厂面临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效率低下、文化差异巨大等问题,严重拖累了印度工厂的整体表现。可以说,2019年高喊‘去中国化’的郭台铭低估了海外建厂的系统风险,成本未控住,品质更下滑,其‘中国速度’在印度完全失灵。

汽车梦碎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

郭台铭的汽车梦碎在2015年便有端倪。富士康与和谐汽车合作的造车项目无疾而终。而王来春早在2011年就埋下伏笔:成立汽车事业部,从最擅长的线束和连接器切入。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给了立讯历史性机遇。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86.6万辆,渗透率40.9%,全球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产自中国。立讯的汽车线束业务顺势猛涨,单车价值从燃油车3000元跃升至电动车8000元。

立讯的全球化布局与汽车业务增长

2024年,立讯汽车业务营收137.58亿元,同比激增48.7%。其秘密武器是通过收购实现技术跃迁:2014年收购德国Suk,切入车身控制系统;2024年控股莱尼,斩获奔驰、宝马等全球80%车企客户。随后与奇瑞成立合资公司,量产特斯拉Cybertruck中控模组。总之,当富士康因印度工厂50%的良品率遭苹果诟病时,立讯的全球化布局已形成‘铁三角’:越南、马来西亚工厂承接消费电子订单,莱尼提供高端车用线束研发能力,墨西哥基地服务特斯拉北美需求。

立讯的成绩单与智能生态

立讯的成绩单有多漂亮呢?全年营收2687亿,日均7.36亿的现金流背后,是每台iPhone16摄像头模组里立讯的零件。此外,133亿净利润中,汽车电子板块增速超40%,TWS耳机全球市占率突破35%。郑州生产基地每1.2秒下线一部手机,但车间里穿梭的已不是密集人海,而是能自主诊断故障的工业机器人集群。若说富士康是用百万劳工筑起生产链,立讯便是人机协作模式大搞智能生态。

富士康的海外扩张困境与立讯的崛起

富士康在海外扩张版图接连崩塌:美国工厂沦为‘烂尾标本’,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 15因50%的良品率被苹果退货,越南工厂在电力短缺和人才断层中挣扎。郭台铭的‘脱中战略’成了代价高昂的豪赌。更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2025年4月,苹果将iPhone 17的试产放在印度,富士康工厂却撤走了最后300名中国工程师。而当印度工人还在学习拧螺丝时,立讯精密苏州工厂的机械臂已实现90秒组装整机。曾经的依附关系,如今的行业翘楚,立讯终究是趟出了一条不同于富士康的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