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麦芽方言短剧《铁骑逐风》破亿,民族品牌逆袭成热议焦点

时间:2025-10-10 20:24:06 来源:鞭牛士 作者:鞭牛士

十一假期余温未散,重庆以文旅消费TOP10城市的身份成为焦点。在这座网红城市的打卡热潮中,一部聚焦摩托车产业发展的方言短剧《铁骑逐风》悄然走红,引发全网热议。

9月29日,由麦芽出品的精品短剧《铁骑逐风》正式上线。该剧以重庆摩托车产业崛起为背景,将小人物的奋斗史与城市工业发展紧密结合,上演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摩都”创业史诗。上线后综合曝光量突破1.2亿次,在红果平台总热度值达3629万,四次登顶热度榜。

铁骑逐风剧照

剧中,身着铆钉黑皮衣、戴着头盔的热血青年驰骋环山公路的场景,瞬间将观众带回90年代重庆街头。那个时代,摩托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记忆符号。

男主角江铁军原本在齿轮厂过着安稳生活,但改革春风吹拂下,他毅然辞去“铁饭碗”开起修车铺。这个选择让他饱受非议,妻子甚至要与他分道扬镳。但在时代浪潮中,江铁军凭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痴迷研究,开启了一段充满坎坷的创业之旅。

20世纪90年代,重庆作为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嘉陵、建设等国企打下行业根基,形成摩托车零配件、维修铺扎堆的繁荣业态。江铁军的故事正是那个时代无数创业者的缩影——他们抓住机遇,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江铁军研究图纸

剧中一个关键情节:面对客户送来的进口摩托车,江铁军冒着被指责的风险进行拆解研究。在客户“十分钟修不好就给他好看”的威逼下,他发现了进口车燃烧系统的特殊进气方式,为后续技术突破掌握了关键信息。这个情节生动展现了创业者面对技术封锁时的智慧与勇气。

当外国企业抛出高薪橄榄枝时,江铁军坚定拒绝:“这项专利是我们中国人研究出来的,那这项专利也只能留在我们中国!”这句话道出了无数民族企业家的心声。在重庆经委的支持下,他选择了一间废旧工厂作为研发基地,开启了让摩托车普惠大众的梦想。

从经营修车铺到创办渝动摩托车制造厂,再到摩博会赛道上的辉煌,江铁军的故事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变迁。剧中展现的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崛起史。

江铁军与团队

作为业内首部聚焦摩托产业发展的年代方言励志微短剧,《铁骑逐风》全剧使用重庆方言对白,将“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暴鸡母”等川渝俚语融入剧情。剧中二娃在揭牌仪式上吟唱的“一个摩托两个筐,高高兴兴的奔小康”,瞬间将观众带回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导演大丘在创作时强调:“配角不是情绪的烘托机,更要推进剧情发展。”剧中龙哥、刀哥等配角形象鲜明,他们或仗义相助,或信守承诺,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江湖气息。演员们地道的方言表演和精心布置的年代场景,让整部剧充满浓郁的巴渝特色。

剧中年代道具

拍摄团队对年代感的追求近乎苛刻:在江津四面山取景山路,在万盛巅峰乐园还原摩博会场景,专门寻找梯坎儿拍摄市井戏份。剧中出现的闹钟、黑白电视、旧暖壶等道具,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还原90年代的真实生活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使用的摩托车道具均来自民间收藏,经修复后仍能正常行驶。这些比剧组人员年龄还大的“老古董”,见证了中国摩托车产业的辉煌历程。

剧中摩托车

在国家广电总局强调纠正“雷人”剧情的背景下,《铁骑逐风》以现实主义题材脱颖而出。该剧通过江铁军的个人奋斗史,展现了时代变革下个体命运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传递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经综合评分,该剧获得96分的高分。其中演员演技18分,剧情设计19分,服化道19分,题材创新20分。这部没有“霸总”人设、拒绝哗众取宠的短剧,用质朴的叙事展现了民族企业崛起的力量,为短剧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

《铁骑逐风》不仅是一部致敬时代的作品,更是对所有创业者和爱好者的礼赞。它让我们看到,在时代浪潮中,普通人如何抓住机遇,为民族品牌和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奋斗。这种硬核与浪漫并存的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