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美国夫妇:中国高铁虚有其表,印度世界第一,体验后被疯狂打脸

时间:2025-10-10 23:19:08 来源:小虎新车推荐员 作者:小虎新车推荐员

专栏体写作

2023年盛夏,美国加州的约翰和莎拉,原本在家过着安稳日子。约翰做建筑咨询,莎拉是英语教师,平时喜欢刷海外论坛和短视频。最近他们看到不少视频说印度铁路很厉害,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反过来又嘲讽中国高铁,说只是表面光鲜,体验很差。视频把印度火车的车厢拍得人潮汹涌,还挺有生活气息,而中国高铁则被形容成没啥用、光搞面子。这吸引了约翰的注意,他本身对轨道很敏感,莎拉也有兴趣,两人决定干脆暑假亲自跑一趟,先去感受印度的铁路,再去中国看看高铁到底怎么样。



他们第一站是印度。在德里火车站排队买票,刚到月台就遇到拥挤,大批人带着包裹和各种随身物品往车上挤。约翰和莎拉选了辆绿色车厢,里头烟味、汗味各种味道混杂。座椅很旧,有灰尘,风扇转得慢,还发出嗡嗡声。火车开起来速度很慢,平均不到60公里每小时,车身老旧,颠簸感很强。

每到一站,人就更多,有些乘客还乘着家禽上车。一列车本来设计不过载,实际常常挤得满满超载,官方数据拥挤率超过150%。原计划两小时的路程,实际开了三天多,遇到延误、故障,途中车厢还漏水,夜间灯光不稳定。约翰下车后发现腿都软了,目的地也偏了好几十公里。查了数据,印度铁路平均时速只有80公里以内,准点率低于七成,这些都在国际报告里有明确数据。



两人实在没法再等,最后雇了黄包车补路。从火车站出来路边很乱,商贩占道,动物在街头自由活动,整个城市有点失序。恒河边水面漂着垃圾,氨气味非常浓烈。当地人却早已习惯,直接在河里洗澡祈福。印度街头的食物不好吃,咖喱饭太辣,酱料里有不明杂物,味道很特别但让他们不太能接受。约翰和莎拉只能勉强吃了几口,对印度“世界第一铁路”的宣传产生了很大怀疑。之前在网上看的那些视频,明显只拍了热闹的瞬间,忽略了现实中的种种不便。

接下来他们前往中国。落地上海,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很清新,酒店干净整齐。第二天,直奔虹桥高铁站,买票可以自助,还能选英文界面,工作人员也有专门的英语服务。安检很快,指示明了,广播是中英文双语。中国高铁数据在全球领先,运营总里程超过四万五千公里,覆盖全国主要大城市,时速稳定在三百公里以上。他们买了去杭州的G字头高铁票。上车后,座椅宽敞,车厢很干净,有充电口,空气无异味。



高铁启动只有轻微震动,坐着感觉很平稳,显示屏时速可以到三百二十公里。窗外风景快速倒退,小孩在车厢里玩也完全不用担心安全。中国高铁准点率非常高,实际达到了99%以上,国际权威报告都在数据上给出认可。两人在中国连续体验了苏州、南京等线路,发现高铁桥连着城市和机场,客流量特别大,这让中国城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高铁不仅快,更带动了旅游、工业和物流,一个暑假中国高铁的客运量就超过二十亿人次,平均每天五千五百万人坐车。

印度铁路确实运量大,但系统老化严重,信号设备和维护体系落后。事故率高,2023年多次发生重大事故。中国高铁则是自有技术不断迭代,最新动车组抗风抗震能力强,不仅国内用得好,还成了出口货,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都有中国高铁的身影。两人在上海的街头,也试了各种小吃,像烤冷面和鸡蛋仔,很受欢迎,味道也比印度咖喱更能让人接受。中国小吃摊位排得整齐,卫生情况明显强很多。



约翰和莎拉把他们在印度和中国的亲身体验拍成了视频,在YouTube发布后,迅速引发巨大关注,标题就叫“从德里到上海,高铁现实对比”,短时间内点阅超十万。有很多网友也留言评论,有人承认印度铁路潜力大但实际很难赶上现代化,有人批评片面宣传起了负面作用。约翰在工程师圈里分享经验,认为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和成本控制非常值得全球学习。印度想要进步,也受困于技术和资金难题,而中国已经成了典范。莎拉专门把这些现场图片拿去讲课,提醒学生亲身体验才能理解世界。



2024年约翰和莎拉再次带孩子去了中国,体验了上海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列车,全程快到只需七分钟,最高时速能达到四百三十公里,这也是世界最快商业线路。他们再没考虑重返印度体验铁路,约翰后来和朋友吐槽,觉得那次经历已经够了。

这次亲身对比让约翰和莎拉也反思,社交媒体上的片段信息很容易误导大家。许多算法会放大印度火车的热闹画面,把中国高铁妖魔化。可实际数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权威报告里很清楚,基础指数中国全球前五,印度要到70名以后。轨道交通不仅是速度和准点,更代表了社会治理能力和国家现代化。约翰后来读了《高铁改变中国》,书里讲高铁让城乡之间的距离缩小,农民工回家更方便,电商物流更快。莎拉则注意到中国高铁站跟机场一样井然有序,老人小孩出行都变简单。现在他们每年都去中国旅行,约翰甚至考虑把中国项目带到美国咨询行业,莎拉的英语课本也专门讲“一带一路”的新章节。



大多数人在网上看到的只是片面的镜头,可真实体验远比传闻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高速、准点、安全、舒适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常态,而印度铁路依旧在面对巨大难题。互联网很容易让读者被“烟火气”和人情味吸引,但交通的本质还是看支撑能力,能否让更多人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印度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力,但路径依赖和现实制约让进步速度受限。中国高铁这十几年进步让世界刮目相看,也有越来越多国家认可中国标准和技术。

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永远是脚下的实际体验。约翰和莎拉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要只信片面的流量视频,不妨自己去试一试。当现实和网络上看到的有差距时,你愿意相信数据和体验还是只看那些热闹的片段?

下次你再打开短视频或评论区,不妨问问自己:你了解的世界,是亲身走过的,还是别人剪辑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