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食=掉秤”这碗毒鸡汤,相信不少人都曾心动过。但我要告诉你,盲目断食的后果可能比你想象中要严重得多——月经失踪、体重反弹、脸垮得快,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断食副作用”。
你或许正想跟风尝试16:8断食法?先别急着把晚饭扔进垃圾桶,听完我踩过的坑,再决定要不要饿自己。
我原来也坚信“饿一饿就瘦”,于是砍掉早餐,中午啃草,晚上靠意志力硬撑。两周下来,确实掉了四斤,但开心不到三天,夜里就梦见炸鸡,醒来更是把全家桶当早餐,一天就涨回三斤。
后来,我了解到哈佛的一项研究:他们让一群志愿者断食时喝零度可乐,结果下一顿多吃了19%的热量,等于白饿一场。无糖饮料并非救星,反而可能偷偷放大你的食欲。
更惨的是激素的影响。2023年《营养学前沿》的一项研究扒了三千多个女生的数据,发现38%的人月经开始不规律,有人甚至直接闭经。我闺蜜就是其中之一,原本28天准点到,断食第三个月姨妈就失踪了,去医院做B超,卵巢缩成枣核。医生一句话点醒我:身体以为你在荒年,先关生殖保命。
想靠16:8断食法避险?可以,但别把八小时当自助餐。先把蛋白质吃够,每公斤体重至少1.2克,不然掉的是肌肉,不是肥肉。肌肉一走,基础代谢永久掉5-7%,后面喝凉水都长秤,这就是中国营养学会说的“溜溜球效应”——体重上上下下,最后卡在更高点。
怕反弹?我试了“阶梯复食”法。断食结束那三天,每天只加200大卡,先给胃一个信号:饥荒结束,但别狂欢。配合每周两次哑铃、深蹲硬拉等力量训练,体重回弹减少65%。同时,把零度换成柠檬水,暴食冲动直接砍四分之一,皮肤也没干成沙漠。
额外补一勺亚麻籽油,干痒掉屑少一半,Omega-3把皮肤屏障重新糊上。心理那关更隐蔽,我一度站在冰箱前发呆,吃与不吃之间像拔河。后来做线上CBT(认知行为疗法),每周一次视频,老师让我记录“饿”和“馋”的差别:饿是胃空,馋是心里有个洞。十次课下来,情绪稳定度提高三成,称没动,但镜子里的脸不肿了。
想抄作业?先测基因。有人FTO风险型,饿一顿胖两顿,有人怎么折腾都稳。再去做生物电阻抗,同BMI的人,体脂能差8%,别被体重数字骗了。胃病、糖尿病、经期第一天,别拿自己当小白鼠,医生点头再上桌。
断食不是魔法,是精细活。把蛋白质吃够,复食慢慢来,饮料换成水,再举点铁,让体重慢慢往下掉,而不是自由落体。掉秤的尽头不是轻,是稳。你准备好和自己的身体谈判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