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屋养人,人养屋!家中这三样东西不宜留,影响生活福气

时间:2025-10-14 05:11:26 来源:诗词中国 作者:诗词中国

门前三尺地,藏着半世福。古人云:“心正则宅吉,宅吉则人兴。”家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无论房屋大小、新旧,若能用心经营,家便成为滋养身心的福地。但有些东西,若长期留在家中,反而会阻碍福气的流动。以下这三样东西,无论房子大小,都建议尽量别留。

不积旧物:清理闲置腾空间,迎接生活新可能

一位学者曾说:“居住环境,对人有一种‘传染’作用。”物品如此,心境亦然。许多人习惯将旧物留在屋中,认为那是过往的见证。然而,过多的旧物不仅挤占空间,更会堵塞气息。家是生活的容器,也是情绪的载体,若放满了过往的痕迹,心便难以迎接新的阳光。

《怪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清代同治年间,江南文人王砚秋家境普通,却痴迷收藏旧物。无论是残破的古籍,还是断骨折扇,只要合他眼缘,都会寻来摆在书房案头。日子久了,案头旧物堆得满当当,铺纸写字得挪开物件,毛笔都舒展不开。后来他染风寒卧病,望着满屋杂乱,只觉心头滞涩。病愈后,他狠心整理,把无用旧器收起,只留几件心爱之物。顿时,书房空旷明亮,心境也澄澈了。没了杂物纷扰,他治学思路清晰,当年便完成《荆溪丛话》,成了学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古语言:“去旧迎新,乃为人生常道。”家中若积满旧物,心中也会负重。清理旧物,不是丢弃记忆,而是与过去和解,让自己有余地承载新的希望。物尽其用,让旧物归去,生活才有转圜的余地。一个人若懂得舍弃,才能收获更多的轻盈。心中若无杂质,生活才会越来越清朗,日子也会越来越顺遂。



不存怨气:远离负面情绪,多留暖意

曾仕强先生说:“人要改命很简单,因为相由心生,相一变,你的命就变了。”人身上的气息,是由心境决定的。家里若积满怨气,就算房子再宽敞,也难有喜乐。生活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若每一桩都耿耿于怀,屋子里的空气便会沉闷,家人也随之失去笑颜。怨气,是看不见的黑洞,却会无声无息地腐蚀幸福。

《故事会》中讲有这样一个故事:江南有一位织女,年轻时因生活不如意,常常埋怨婆家待她不好。她把不满写进歌谣里,边织边唱。久而久之,家人不敢靠近,屋里也少了笑声。后来她的孩子外出求学,每次归家都劝她:“娘,别再唱怨歌了,唱一首喜歌吧。”她起初不以为意,直到一次生病卧床,家里冷清无声,她才意识到,自己长年的怨气已让家变得冷漠。康复后,她学着换歌声,从怨怼变成温柔。渐渐地,家中人气又旺了起来。

诚然,生活不是处处如意,但放下怨气,就是放过自己。怨气留在屋子里,会让喜乐无处安放。一个人若能以平常心看待生活,家里便会自带暖意。正如一位伟人说的:“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当家中充满温和与谅解,每一个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放松与滋养。人心安定,福气自聚,万事皆兴,守护家的温暖,从不积存怨气开始。

不留脾气:以温和态度待人,守护家的温馨

作家亦舒说:“人们日常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一个家中,最忌的就是脾气失控。吵架时的脾气,如同烈火,能瞬间烧毁多年的情分。言语如箭,伤过了心,再难完全弥补。家是避风港,不是战场,若动辄火气冲天,再大的房子也挡不住冷意。

1928年,38岁的陈寅恪与唐筼成婚,迎来迟来的安稳。婚后少风花雪月,多琐碎日常:陈寅恪学识卓绝却不懂生活,唐筼便放下才学,从零学操持家务、协调人事,从无半句埋怨。战时物资匮乏,陈寅恪左眼视力骤降。唐筼悄悄卖掉心爱旗袍与首饰,换了一只怀胎黑山羊,又学着喂羊挤奶,只为给他补身体,从不说照料的苦。1945年,陈寅恪双眼失明,陷入灰暗,唐筼仍不显露愁绪,默默陪他读稿、记笔记,撑他继续治学。两人相守,从无脾气争执,唯以谅解相携,把欢乐共享、苦难同担。

三毛说过:“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源泉!”脾气是刀,锋芒一出,最先伤到的是至亲。一个不被脾气侵扰的家,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天堂,是伴侣休憩身心的暖巢。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充满温和与笑声的家,本身就是人间至高的福气。少一些脾气,彼此支持,共渡难关,家中才会多一些祥和。

《易经》中讲:“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家是一方小天地,却能映照人生的大格局。舍弃旧物,让屋子清朗;散去怨气,让生活轻盈;管住脾气,让家庭安宁。人生不过数十载,留不下多少财富,但能留一个温暖的家,便已胜过千金。若有笑声盈门,若有温情常伴,便是最大的福泽。

批注:

住宅与人的运势紧密相连。以热爱生活的心,精心呵护,让家中的每一寸空间都滋养身心。 用心经营家居环境,生活也会以满满的福气回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