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占据了优势的国民党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诚意,反而不断向解放区侵袭,使得局势变得非常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9月爆发了上党战役。刘、邓两位首长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歼灭了国军3.5万余人。
次月,国军集结了七个多师进逼晋冀鲁豫解放区首府邯郸,继而又爆发了平汉战役。此战刘邓大军歼灭国民党两个军、争取1个军起义,再次给反动派造成沉重打击。
晋冀鲁豫地区凭借这两次胜利扩大了声威,成为全军稳固的大后方,彼时下辖了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四大军区,部队发展到30余万,民兵有近40万。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为应对敌人的进攻,不久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系统正式成立,经过闻夏、同蒲、陇海路、定陶等多次战役后,解放区不断扩大,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然而在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虽然从全局的角度上来讲,他们的行动极大地支援到了其它解放区,让兄弟部队减轻了压力。
但对他们自己而言,却是一次非常冒险且伤亡重大的征程,自古以来长途奔袭孤军深入都是兵家大忌,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汉时的李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刘邓大军在此后的数个月内都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根据地及后援,因此等转出大别山时损失了一半左右的人员,重武器也几乎全都丢失了。
相比较同时期的东北、华东部队,刘邓大军的实力已有所不及。1948年5月9日,经中央统一规划,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发展后,终于恢复到了20万人马、7个纵队。
中原野战军协同华东野战军进行了洛阳、豫东、襄樊等战役,然后又一起经历了极其重要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场上的双堆集战役前期主要就是中野在打,由于对阵的敌人是以国民党王牌18军组建的十二兵团,中野的武器又极其简陋,最初根本吃不下这股敌军。后来是华野带着重炮赶到支援,这才赢得了胜利。
当时中野的装备匮乏到什么程度呢?以参战的三纵为例,该纵队战前轻重机枪共计407挺,大口径的武器只有7门山炮和1门美式迫击炮,中口径迫击炮仅22门,60炮和小炮共70多门。冲锋枪每百人才一支,每个战士只分得到几十发子弹。
对比装备了美械重装备的十二兵团,这完全可以说是“寒酸”,但就是如此“寒酸”的部队,成功围困并最终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这个结果真是令所有人激动不已。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中野的战士们欢呼雀跃,有的人朝天开枪,有的人拿手榴弹当爆竹扔向空地,这种活下来、赢下来的喜悦,一扫多日压抑的情绪,所以他们的发泄方式也比较特别。不管指挥员们如何制止,这种欢腾依然持续了一天一夜。
不过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意忘形”,有一部分战士在获得胜利后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种情况并非少数,邓公在发给中央的《关于歼灭黄维兵团作战初步总结报告》里就明确提及:
“歼灭敌人后,十五日夜及十六日整日,战场极为混乱,抢缴武器、汽车、大炮,乱放枪炮的现象,极为严重,为以往历次作战所未有。我们高级指挥机关,未作预防处置,实为主要原因。但也暴露了各部队存在着极严重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应引起最大警惕,予以克服。”
要知道人民军队向来重视纪律,这也是能得到群众拥护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把这些好品质都丢弃了,那与旧军队有何异?
刘邓两位首长非常重视,负责政治工作的邓公当即组织政治部编写《人民军队要做遵守纪律执行政策的模范》。1949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结束的日子,也是中野将该材料下发到各团的日子。邓公还特别下令,要求军队各级务必要进行全面的整训。
为何会这么急迫呢?因为国民党主力尽失,长江以北再无大型战事,我党下一步就是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东南一带是富庶地区,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面对大量的财物,很可能就会再次出现随意抢缴的情况,这样就会给解放军、给中国共产党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所以一定要把这股风气抹杀在苗头期!
从这方面来看,解放全中国不仅仅是一项军事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三令五申之下,依然出现了违反军纪的恶劣事件,那人还是一名老红军。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很坚定,做出的贡献也不大,但中野首长还是挥泪斩马谡。
那名老红军名叫王道士,是中野6纵16旅46团下的一名侦察排长,他为打探情报曾多次化妆潜入敌占区,打起仗来也毫不含糊。本来按照他的资历与功劳,绝不会只当一个排长,但他偏偏有一个不好的毛病——爱打人。
所以他经常好不容易升了职,没过多久又因为与人发生冲突而降了下来,十多年的从军生涯都只是个排长。一般性格急躁的人往往会有另外两个特性:讲义气、护短,最后他也是因为这两点而做了错事。
淮海战役结束时,王道士那个排里有一名战士偷偷顺走了国民党军官的一块手表被发现了,新来的连指导员吴永安是个年轻人,眼里容不得沙子,因此将这名战士狠狠批评了一顿后还要罚关禁闭。
王道士就站了出来护短,去找吴永安求情。但是吴永安坚持说解放军就该有纪律,两位首长刚下达的命令也着重提及了此事,所以这个禁闭必须关。吴永安说完还表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排长更应该管管下面的人。
这些话让王道士感觉受到了轻视心里很不舒服,他就拼命地想办法找茬,准备羞辱回来。当时大军还在休整,王道士便每天都蹲在禁闭室外寻找机会。
第三天中午时连队比较忙,通讯员就暂时忘了给禁闭室里的战士送饭,到了下午两点才把午饭送来。这让王道士非常生气,马上跑到连部质问吴永安:解放军里有没有饿罪?这个说法吴永安闻所未闻,不知道王道士是何意,只能回答没有。
王道士听后怒骂:X的,既然没有饿罪,那你为什么让我的战士饿上大半天?骂完他觉得还不过瘾,上前抓住吴永安的领口然后直接扇了两巴掌。
做完这一切后王道士丝毫没有感觉半分不妥,回到排里后大肆宣扬,副排长听后连连称赞打得好,还说自己也要去打。于是他们二人再次冲到连部对吴永安进行殴打。
如此公然犯上,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16旅旅长尤太忠得知此事后气得拍了桌子,然后让人把王道士抓了起来。
本来就有屡犯错误的历史问题,眼下又撞在了枪口上,纵队党委上报到野战军司令部后,邓公批复:同意死刑。
王道士以身试法,给全军都起到了警示作用,那些骄兵悍将也都收敛了自己,他为军队做出过不少贡献,这是他最后一个贡献。
怎么说呢,王道士可惜又不可惜,可惜的是他一个老红军,最艰苦的时候都走过来了,眼看就要胜利了,却离去在黎明之前。
不可惜是他屡教不改,最终也栽在了自己的狂妄上。如果任何人都自恃对革命有功劳就随意践踏纪律,那怎么可能打造出一支人人爱戴的解放军?
所以,怪只能怪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