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川普为何暴怒?中国拒接美电话背后,法媒直呼中国强势

时间:2025-10-15 20:34:20 来源:芳芳历史烩 作者:芳芳历史烩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动作频频,先是威胁要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随后又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借口,逼迫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特别是摄像头和无人机,声称担忧中国“监视美国人”。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将中美贸易摩擦推向了新的高潮。

很多人将川普的愤怒归因于中国此前宣布的“稀土出口全面管制”。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美国高精尖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从F-35战斗机到苹果手机,无一不依赖稀土。中国的这一举措,无疑精准地捏住了美国的“七寸”。



然而,最新爆料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贾米森·格里尔透露,川普之所以如此愤怒,根本原因并非稀土管制,而是中国在宣布该政策后,直接拒接了美国的电话。按照格里尔的说法,中国事先未透露任何风声,华盛顿方面措手不及,急忙致电中国寻求沟通,却遭遇了“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的尴尬。

格里尔将此举定义为中国的“权力攫取”,试图通过稀土这张王牌对美国进行极限施压。然而,这种说法显然忽视了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从芯片到软件,哪一次提前通知过中国?又有多少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美国可曾听取过中国的半句建议?



美国过去常常制裁他国,迫使对方急于求和。如今,攻守易形,美国自身遭遇“卡脖子”困境,才想起寻求沟通。然而,这种毫无诚意的电话,中国为何要接?在一个不公平的牌桌上,掀桌子或许是唯一的出路。推迟或拒绝这种“求饶式”的沟通,正是对美国之前所有无诚意行为的最好回应。

法国媒体的评论颇具意味。一家知名法媒指出,中美贸易战再次升级,双方均表现出强硬姿态。但与以往不同,中国此次因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而显得异常“强势”。川普或许未曾料到,中国会如此迅速且主动地“出击”。



然而,这种“强势”背后,实则是中国对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的正当防御。美国先是隐蔽出手,企图锁死中国科技发展咽喉,破坏全球产业链。中国的反击,并非挑衅,而是在规则被破坏后的积极防御。

西方媒体,尤其是某些欧洲媒体,是时候接受一个现实了:美国凭借霸权在全球范围内任意施压、肆意霸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次中国拒绝通话,背后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坚定。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交往姿态的根本性转变。过去,中国可能更倾向于“以和为贵”,即便对方态度倨傲,也愿意坐下来谈。但现在,中国用行动告诉对方:没有尊重的沟通,就是浪费时间。想谈可以,先把姿态放正,拿出诚意来。



其次,这背后有强大的史实依据和行为逻辑。美国这种“麦克风外交”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就曾三次请求与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通话,但按照外交对等原则,美国防长应对口中国国防部长。他点名要找更高层级的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外交礼仪的施压。中国当然不能惯着这个毛病。

到了2023年2月,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奥斯汀的通话请求再次被拒。美国人总想打破规则,制定一套对自己有利的交往方式,一旦中国不接受,他们就通过媒体放风,把责任全推到中国身上。

当年杨洁篪主任在阿拉斯加那句掷地有声的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在今天的中美交往中,依然是中国的底气和原则。



再看川普本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典型。2016年,他还没上任就破天荒地接了蔡英文的电话,严重冲击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在他的世界里,外交关系很多时候就是一门生意,台湾可以是他口中的“笔尖”,用来撬动对华关系的筹码。

跟这样一个信奉“交易的艺术”却没有半点契约精神的人打交道,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他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用他最听得懂的语言——实力,来让他冷静下来。

中国的稀土管制,特意把时间点设置在了12月份。这中间留出的时间,不是犹豫,而是战略定力的体现。这既是在给美国一个明确的警告,也是在告诉他:接下来这两个月,你要打,我们奉陪到底;你要谈,也行,拿出你的诚意来。



川普的愤怒,本质上不是因为一通电话,而是因为他突然发现,那个他习惯了发号施令的对手,如今不仅学会了防守,更学会了如何精准地反击。他手中的牌,第一次显得那么不够用。

这是一种对失控的愤怒,一种对旧日霸权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焦虑。而中国,只是在平静而坚定地,做着该做的事。

未来,这样的博弈和交锋还会继续。但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有一点是确定的:想通过施压和恫吓让中国屈服,已经不可能了。一个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中美关系,才有可能真正地“通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