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当宏大叙事遇上个体命运:重庆女孩与长沙街头的故事启示

时间:2025-10-16 12:01:50 来源:林中木白 作者:林中木白


文|木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宏大的叙事所包围。无论是关于国家未来的展望,还是对国际局势的评说,这些话题似乎总能轻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然而,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去关注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个体故事时,我才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情感与力量。

我厌倦了那些动辄谈及富强、自豪的宏大评论。当我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时,如果里面穿插了一句他人闲聊的俄乌观点,整篇文章的焦点就可能被转移,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却被忽视。问题在于,我写的只是小人物的故事,为何总要被贴上‘高大上’的标签?况且,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小人物中的一员吗?

很多时候,个体的悲欢离合,比那些泛泛而谈的宏大叙事,更能触动人心。

在重庆,有一个7岁的女孩,国庆假期去同学家玩。当她想回家时,却发现父亲不接电话,敲门也没有反应。报警后,警察让同学的奶奶先带她回家。次日,奶奶觉得不对劲再次报警。当门被打开时,父亲已经去世。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孩,她和父亲感情深厚。如今,父亲走了,这个7岁的女孩,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闭上眼睛,我仿佛能看到这个女孩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以前,我经常看国外的家庭伦理电影,描述家庭的亲情、关系和成长。而此刻,当我写下这个不幸的故事时,脑海中浮现的也是类似的画面。

瘦小的女孩,朴素的父亲,一间普通单元楼内的两居室房屋。虽然简陋,但充满了温情。父亲早上给女儿做好早餐,父女俩沉默着围坐在餐桌旁吃完。而后,女儿拎起书包,走在父亲的前面下楼,静静站在一边看父亲挪移电瓶车,一路安静地前往学校。

朴素的父亲在小城有着一份薪资不高但还算稳定的工作。领到薪资时,他会盘算着是给女儿买好吃的,还是悄悄为她攒上大学的费用。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在那个不幸的夜晚戛然而止。

撕裂的画面是,女儿蹦蹦跳跳地去同学家玩耍了,而父亲却在家里捂着胸口倒地。抽搐着最后的刹那,他想的都是女儿,她才七岁,以后上学的路上谁帮她塞雨衣的一角……

家庭,每一个悲喜都不尽相同。

在湖南,有一个男子,一个人拖着长长的行李在街道上走。忽然,他身体摇晃了几下,就倒在了地上。隔壁的饭馆老板看到后,毫不犹豫地过来帮助。在饭馆吃饭的白衣女子也冲出来,和饭馆老板一起摁人中。看到男子手哆嗦着往口袋里掏,他们帮助在口袋里拿出药喂下。过了好半晌,男子逐渐恢复意识。


男子有一些病,但这次晕倒不是因为生病,而是找了很久的工作找不到,又没有钱吃饭饿晕的。在饭馆老板和白衣女子抢救的时候,已经拨打了120。但120来了,男子摆手说不能去,说自己只是饿的,而且自己没有钱。

饭馆老板和白衣女子以及周围的人见到这种不幸,又给男子搞饭吃,又是各自给了晕倒的男子一些钱。而后,男子在吃完后,走到店内给帮助他的人下跪道谢。

说实话,当我再看到男子缓缓走近店内下跪,下跪的刹那白衣服女子冲出来搀扶的时候,心里是有些酸涩外加人间的一种其他情绪氛围的。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湖南益阳的这个晕倒的男子,家里的亲戚都没有了,孤独地生活着,自己还有基础病。上个月我本打算去益阳的,但因为中途有事只是到了岳阳。闭上眼睛想一下岳阳,脑海里萦绕的画面是这座小城的俊美、城墙的古色、山水的静谧。但静谧之下,却有着一个留胡茬的男子,深夜也好,下雨也罢,永远只是缓慢着踽踽独行。

为了活下去,某一日他登上列车到省会城市碰碰运气,看看能否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但繁华的省会城市,霓虹闪烁,形色的时尚男女在身边经过,而这繁华的外衣下却没有他一席之地的容身之所。

如此,他在陌生的繁华城市,深夜的雨中,重复着在小城缓慢踽踽独行的身影。区别是,在小城他可以回到自己破旧的家,有着一张可以容纳肉身的床铺;在繁华的省会城市,何以为家?

至此,这些小小的个体故事,人间的本真,边角料一样的破碎人生,我并不觉得相比于那些大的叙事,她们是渺小的。我认为这些破碎是会带着五味在心间的意识流中缓缓划过,甚至会沾染下一些破碎粉末在自我意识中保存下来的。

反倒是那些大的叙事,像洪流一样在内里的意识间冲过去,不仅不会留下,还会将自我的那点温情给冲碎,席卷而走丝丝的人性之善。

PS:

加缪说:亳无道理地受着苦,又毫无根据地抱着希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