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再掀波澜:白宫停摆进入第十天,特朗普政府以破天荒的强硬姿态,将政府停摆升级为联邦机构大规模裁员,开创美国政治新先例。
当好莱坞编剧与演员罢工危机刚刚平息,白宫却陷入更严重的停摆困局。10月1日新财年开启当日,白宫官网发布声明称因国会未通过预算案,非核心部门暂停运作。这场始于预算分歧的停摆,如今已演变为联邦机构大规模裁员的风暴,超过15万公务员面临失业风险,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受到波及。
历史性裁员:从停摆到缩编的质变
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已经历20余次停摆,但此次呈现三大异常特征:首先,停摆第十天即启动大规模裁员程序,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10月10日宣布联邦雇员裁减计划;其次,裁员范围突破新员工限制,教育部、网络安全局等部门工作十余年的资深职员亦被解雇;第三,疾控中心等核心机构的研究项目被迫中断,国土安全部前台出现离职登记长队。
在华盛顿特区,拥有15年教龄的教育部行政人员玛丽,前日还在为孩子准备学校活动,次日即收到解约通知。这种"预算断供即裁员"的激进做法,彻底颠覆了以往"停摆期间无薪休假、预算通过后补发工资"的传统模式。
预算之争:民生项目成政治筹码
冲突根源在于2026财年预算分歧。民主党主导的参众两院提案包含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环保项目额外拨款及社区医疗中心运营经费,而特朗普指责这些支出"浪费纳税人金钱"。双方僵持不下导致预算案卡壳,按照美国法律,非核心部门必须停摆。
但特朗普此次拒绝遵循惯例,其团队公开表示:"既然民主党拒绝妥协,我们就用裁员节省开支。"这种将政治博弈转化为行政裁员的手段,引发民主党强烈反弹。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痛批:"这是用普通公务员的生计要挟国会,完全违背执政伦理。"
军事介入地方治安:联邦权力的越界争议
停摆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扩散。军方士兵面临半月发薪中断危机,10月下半月军饷发放出现延迟。更引发争议的是,特朗普在停摆第十天下令国民警卫队进驻芝加哥,试图解决该市每年5000余起枪击案的治安顽疾。
此举立即点燃地方主权争议。芝加哥市长洛里·莱特福特在记者会上直言:"这是对地方治理权的粗暴侵犯,我们有自己的警察体系。"特朗普则强硬回应:"当市民在流血,联邦政府不能袖手旁观。"这种直接绕过地方政府的军事介入,被法律专家质疑违反《波萨德宪法》关于联邦军队使用权限的规定。
政治博弈的代价:普通人成为牺牲品
当政客们在国会山展开拉锯战时,真实代价正由普通民众承担。被裁员的公务员面临失业危机,社区医疗中心老人担忧治疗中断,士兵家庭出现经济压力。社交媒体上,#SaveOurGovernment(拯救我们的政府)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次,民众呼吁:"我们不需要政治表演,只需要能正常运转的政府。"
政治分析家指出,特朗普此举延续了其执政风格:从美墨边境墙到退出巴黎协定,再到此次停摆裁员,始终秉持"打破常规"的强硬路线。白宫发言人每日重复的"为纳税人省钱"论调,与民主党"拒绝合作导致危机"的指责形成对峙,但这场政治博弈的最终买单者,始终是普通民众。
随着停摆进入第二周,这场政治风暴仍未显现平息迹象。当国家机器因党争陷入瘫痪,如何平衡政治博弈与民生保障,成为摆在所有决策者面前的严峻课题。正如《华盛顿邮报》评论所言:"在权力游戏的棋盘上,普通人永远是最脆弱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