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的一个深夜,解放军301医院的病房内,弥留之际的萧华上将突然睁开双眼。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身边的家人说:'把杜链叫来。'
这个突如其来的请求让所有人愣住了。此时的萧华连说话都困难,为何执意要见大女婿?床头那份6000字的材料,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1985年4月,萧华将军的脸色日渐憔悴。妻子王新兰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他总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直到病情恶化,检查结果显示:胃癌晚期,癌细胞已广泛转移。
7月,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专程来医院探望。'你个人还有什么要求吗?'杨得志关切地问道。
'组织上已经很关心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萧华摇摇头,吸着氧气说道,'我只是想,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关于人才的开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8月初,病情急转直下。萧华将家人召至床前,特别点名:'把我的大女婿杜链找来。'
当杜链赶到医院时,萧华已几乎无法说话。他艰难地抬起手,指向床头柜。那里放着一份厚厚的材料:'这是……我写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市场……'
这份6000字的材料,萧华已逐字逐句修改了两遍。'周一上午……交给中央……'萧华紧紧握住女婿的手。
杜链的手在发抖,他从未想到,病成这样的岳父仍在惦记国家建设。'你要……努力……'这四个字,萧华说得格外用力。
提起萧华,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长征组歌》。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史诗级作品是他含着眼泪写成的。
1964年2月,萧华因肝炎到杭州疗养。本该静养的48岁将军,却将自己关在西子湖畔的小楼里。当时正值长征三十周年,全军都在筹备纪念活动。
'很多报刊约我写文章,我觉得写不过来,干脆写组诗。'萧华后来回忆道。
他精心选取了12个最具代表性的长征事件: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大会师……每段采用'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12行68字,一诗一韵。
妻子王新兰见证了整个创作过程:'写《告别》时他哭了,写《过雪山草地》时又哭了。'萧华曾说:'想起长征中牺牲的战友,怎能不难过?'
1965年初,四位作曲家带着初稿来杭州汇报。他们组成临时演唱小组,从第一曲唱到第十曲。萧华听着听着,眼泪又下来了,不由自主地跟着吟唱。
当听到'毛主席用兵妙如神'时,作曲家提出:'这个'妙'字不好唱。'萧华略一思索,当场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字之改,成就了经典。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首演,两毛钱一张票,场场爆满。周恩来总理看了17次,还专门请歌唱家教他唱。
'当年长征我才18岁,没时间哭。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哭了。'萧华曾这样说道。
萧华17岁任政委,39岁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这样的传奇经历源于他的非凡人生。
1916年1月,萧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一个泥瓦匠家庭。父母都是早期共产党员,家中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的交通站。
萧华自幼聪慧,每年考试都是第一名。12岁时,他在作文《我的将来》中写道:'要打倒军阀,铲除列强。'
1929年,13岁的萧华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次年,毛泽东再次来到兴国时,萧华已是少共县委书记。
1933年,博生县成立少共国际师,战士平均年龄18岁,萧华任政委,年仅17岁,被周恩来称为'娃娃政委'。
长征开始时,萧华已是军团组织部长兼师政委。他参与了著名的'彝海结盟',促成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异姓兄弟。
抗战爆发后,萧华率部参加平型关大捷,建立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挥师北上,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1949年,毛泽东在北平接见四野干部时说:'你我多年不见,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1955年授衔时,39岁的萧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这一荣誉,是他用双脚走出来的,是用生命拼出来的。
讲述萧华的故事,不能不提他的夫人王新兰——这个比小说更传奇的女性。
1924年6月,王新兰出生于四川宣汉县。她叔叔王维舟是著名革命家。6岁时,她就开始为地下党送信。
1933年,9岁的王新兰加入红军。1935年春,她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年仅11岁就走完了二万五千里,三过雪山草地都挺了过来。
1937年春,13岁的王新兰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夏天,她去延安途中因大雨被困云阳镇,巧遇八路军部队,其中就有萧华。
那天傍晚,王新兰等小姑娘在村头唱歌跳舞。陈赓将萧华介绍给她:'他是萧华,我们最年轻的指挥员。'萧华对这个川妹子产生了好感。
萧华将心事告诉罗荣桓后,罗荣桓亲自出面撮合。就这样,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当时萧华即将赴山东,毛泽东在延河边遇到王新兰时开玩笑说:'我们派他到山东打鬼子了,那里很危险,也有很多东洋美女,你可要小心呀。'毛泽东当即决定拍电报,让王新兰立即前往山东。
从延安到山东,王新兰走了一年。1939年底,她终于见到了萧华。萧华一把将她拥入怀中:'你长大了,也长高了……'
两人在冀鲁边区的一个农村举行了简朴婚礼,当时萧华24岁,王新兰16岁。后来,他们育有五个孩子:萧雨、萧云、萧霜、萧露、萧霞。
1985年8月12日,萧华离世,享年79岁。那份6000字的材料,杜链按岳父嘱托交给了中央,建议很快被采纳。
杜链后来担任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没有辜负岳父的期望。
萧华与王新兰相伴46年。2022年12月30日,王新兰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