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成为行业焦点,中国车企集中展示智能化、电动化成果的同时,欧盟代表强调全球法规协同的迫切性。而雷军与李书福两位行业领袖的发言,更被视为指明产业方向的关键信号。这场‘隔空对话’背后,折射出汽车产业从‘快’到‘慢’的深层转型。
小米汽车‘10·13成都燃爆事故’将雷军推向舆论风口。尽管成都公安当日即澄清车主酒驾事实,但救援时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仍在网络持续发酵。这与3月底铜陵事故形成鲜明对比——彼时雷军曾发表长文哀悼遇难者,此次却仅在微博转发产品图片。
大会现场,雷军回顾小米汽车4年半交付成绩后,突然呼吁抵制网络水军与黑公关。这一转变背后,是小米作为‘流量王’承受的舆论反噬。从‘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诙谐比喻被批脱离实际,到弹幕从‘为发烧而生’变为‘还我提车时间’,雷军正逐步淡化‘网红企业家’标签。
相比雷军的锐利,李书福的发言更显厚重。他指出,智能网联竞争已成为战略支点,但国内企业在芯片、动力域等上游领域仍存差距。‘回归制造业本质’的呼吁,暗含对‘PPT造车’现象的批判。
吉利的发展路径印证了这一观点。从CMA架构到雷神动力,从卫星布局到自动驾驶测试,吉利在看不见的地方持续深耕。这种长期主义在行业动荡期显现优势——银河品牌凭借星愿、星舰7 EM-i等车型快速崛起,正是技术积累的成果。
过去五年,汽车产业经历‘快’时代狂飙:新能源汽车崛起、小米汽车热销、增程技术逆袭、赛力斯跻身千亿俱乐部。但盲目追求速度导致产品验证周期压缩、安全事故频发、售后服务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
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隐藏式门把手、强制单踏板等设计引发安全隐患,订单造假现象暴露行业浮躁。反观吉利等稳扎稳打的企业,凭借深厚技术储备和严谨制造体系,在行业洗牌中展现出更强韧性。
《礼记》有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竞速的下半场,这句话愈发贴切。当行业热潮退去,雷军淡化个人IP的举动与李书福强调产业规律的呼吁形成呼应——市场终将回归价值本质,唯有耐得住寂寞者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