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杨振宁的三次人生告别:跨越世纪的科学与家国情怀

时间:2025-10-18 17:04:23 来源:大象新闻 作者:大象新闻

寒潮过境,2025年的秋天因一场告别而显得格外凌冽。103载春华秋实,物理学家杨振宁以三次深沉的转身,完成了人生最后的谢幕。这位被富兰克林学会与牛顿、爱因斯坦并列的科学家,用一生诠释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深刻内涵。


少年远行:此去一别,山河万里

1929年的清华园,7岁的杨振宁随父亲杨武之踏入这片学术净土。尽管时局动荡,但二校门以北的区域仍保留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11岁展露数学天赋,16岁因日军进犯北平而随校南迁,最终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转向物理学。简陋的实验室里,他用未经漂白的粗纸记录量子力学笔记,这段战火中的求学经历,成为他科学人生的基石。

1944年,杨振宁成为全国物理专业唯一留美生,远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这一别,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更让中国物理学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国际舞台。



图为杨振宁的准考证。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游子归根:半生漂泊,心系故园

1945年深秋,23岁的杨振宁登上运兵船,在闷热刺鼻的下层甲板熬过二十多天航行。当自由女神像出现在纽约港时,他意识到自己正驶向全新世界。从芝加哥大学到普林斯顿,他迅速成长为世界顶级物理学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次年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

然而荣耀背后是身份的挣扎。加入美国国籍时,他始终记得父亲临终前未宽恕的眼神。1971年,当美国护照解除对华旅行限制,他立即成为中美冷战期间首个访华科学家。此后数十年,他为中国科教事业奔走:促成科大少年班、捐出积蓄创建清华高等研究院、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捍卫钓鱼岛主权。


杨振宁的公费留学生证书。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世纪回响:归来仍是少年心

2003年,81岁的杨振宁将纽约住所命名为归根居,回到清华园开启新事业。他亲自为大一新生讲授普通物理,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坚持整整一学期。95岁前,他每天清晨到父亲曾办公的科学馆查阅资料,以清华名义发表数十篇论文,创办基金会支持科研人才。

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籍;清华110周年时,无偿捐赠2000余件手稿书信。《感动中国》颁奖辞写道: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五十年前,他向邓稼先求证中国原子弹是否完全自主研制;五十年后,他在百岁演讲中回应挚友的共同途嘱望:我这以后五十年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从清华园的一草一木到物理学的浩瀚宇宙,从战火离乱到世纪回响,杨振宁用三次告别,完成了一个始于清华、终于家国的生命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