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城周边的热闹集市上,每周二和周六都会飘起熟悉的重庆味道——37岁的重庆女子汪莉支起摊位,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豌杂面端到顾客面前。这个原本为缓解家庭收入压力的小生意,不仅让她实现了时间自由,更让重庆美食在异国他乡掀起热潮。
家庭收入告急,一碗豌杂面打开创业路
2015年随丈夫定居比利时的汪莉,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丈夫作为农学博士,却在2024年面临职业转折——上一份合同即将结束,高校永久职位面试又未成功。面对收入断档风险,汪莉开始寻找工作机会,但清洁工等岗位的工作时间与照顾两个孩子的需求冲突,跨境电商又担心投入风险。
“后来想到摆摊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孩子。”汪莉回忆道。她最初计划卖重庆炒饭和生煎包,甚至购置了专用大锅。但集市管理员告知已有越南摊主经营同类产品,若坚持售卖只能被分配到人流量少的区域。转折点出现在一次偶然尝试——她决定将家乡的豌杂面带到比利时。
从未吃过豌杂面的她,通过网上教程学习配料和炒杂酱技巧,经过多次试验后,终于调出令自己满意的味道。“第一次出摊时特别紧张,没想到反响这么好。”汪莉笑着说。
每周出摊两天,日入近千欧成常态
如今,汪莉的豌杂面摊已成为集市上的明星摊位。由于当地集市仅在周二、周六开放,她每周固定出摊两天,但准备工作从出摊前一天就开始——周一要准备8公斤肉末(约100份豌杂面的用量)和60个卤蛋。菜单上,细面7欧元/份,宽面9欧元/份,卤蛋1欧元/个,价格比隔壁茶饮店6欧元的茶+三明治套餐更具竞争力。
“周二中午最忙,顾客排着队等,我常常忙得顾不上喝水。”汪莉描述道。她的顾客既有第一次尝试重庆美食的当地人,也有常来光顾的中国留学生。一位比利时顾客尝过后竖起大拇指:“这碗面让我爱上了中国味道!”
目前,汪莉的摊位已积累不少回头客,每周两天出摊的毛收入接近1000欧元。虽然未详细计算净收入,但这一水平已达到比利时当地税后3000~4000欧元的平均收入。“在异国他乡找到这样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的事业,我很满足。”汪莉感慨道。
从家庭收入困境到海外创业成功,汪莉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重庆美食的魅力,更为海外华人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新思路。一碗豌杂面,正成为连接中比文化的美味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