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0月18日,中美两国经贸领域的核心对话机制终于重启,两国经贸牵头人通过视频连线展开关键磋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话距离中国10月9日实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已过去9天,这一时间节点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在本次对话中,双方重点围绕经贸合作展开讨论,并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尽快启动新一轮经贸磋商。与以往不同的是,中方在此次谈判中展现出更从容的姿态,这种转变源于中国掌握的关键战略资源——稀土。
图|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宣布将12种稀土元素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同时建立稀土加工设备、冶炼提纯技术的许可管理制度。这项被外媒称为"稀土核弹"的政策,立即在国际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对此反应强烈。在公告发布后的9天内,白宫连续召开三次跨部门紧急会议,特朗普本人也打破沉默。10月17日,他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承认,对华加征高额关税的政策"不可持续",这标志着美方在贸易战中的首次实质性让步。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出席新闻发布会
稀土的战略价值远超普通矿产。作为制造军用雷达、新能源汽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等高端产品的核心原料,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长期依赖中国。此次中国将管制范围延伸至技术设备层面,相当于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产业链的"七寸"。
这种战略威慑效果立竿见影。七国集团(G7)紧急召开财长会议,专题讨论中国稀土管制的影响,并达成加速供应链多元化的共识。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干事格奥尔基耶娃警告称,若中美在稀土领域持续对抗,全球经济将面临"实质性冲击"。
图| 加拿大总理卡尼在七国集团(G7)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面对中方的战略定力,美方开始调整策略。视频通话结束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立即宣布,将于下周在马来西亚与中方举行面对面会谈。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会晤实为计划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峰会"铺路"。
中美高层互动的背后,是复杂的战略博弈。今年6月的中美深夜通话中,特朗普曾接受中方访华邀请,但随后在社交媒体改口称"需再次邀请"。这种外交试探暴露出美方在战略决策上的摇摆不定。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
中国始终秉持建设性态度。9月22日,中方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众议员史密斯时强调,中美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希望美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对于台湾问题,中方明确划出红线,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停止对台军售等挑衅行为。
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尽管双方达成新一轮磋商共识,但美方在贸易领域的信用记录令人担忧。今年5月,双方在日内瓦达成合作意向后,美方随即出台限制中国AI芯片和设计软件的措施,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作风严重损害互信基础。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
即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会谈,可能成为特朗普任内最后一场中美经贸高层对话。若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原定在韩国举行的峰会恐将流于形式。中方此次释放谈判善意,但明确表示"斗则应战,谈则欢迎",展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会晤
面对中国手中的稀土王牌,特朗普政府已陷入战略被动。这场较量不仅关乎中美双边关系走向,更将决定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未来定位。而中方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预留了充足空间。
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参考资料
1.《中美经贸牵头人通话 官宣尽快举行经贸磋商》2025-10-18 12:41 | 来源:看看新闻
2.《美方声称“中国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将造成广泛影响”,商务部回应》2025-10-16 16:54 | 来源:环球网
3.《特朗普又软了: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2025-10-18 08:55 | 来源:观察者网
4.《中美双方近期是否会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商务部回应》2025-10-16 16:33 |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