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隆重举办。本次大会以“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文明乡风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具体办法,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孩子满月、乔迁新居等场合,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违背了传统礼俗的本意。如何打破这些陈规陋习,移走旧习俗,易出新时尚,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关键。
在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吴正军老两口正在为儿子吴金德筹办婚礼。由于家庭收入全靠老两口打零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在当地,以往婚丧嫁娶时,同姓家族和邻居都会前来帮忙,但帮忙的同时也要办酒席,连续几天的流水席让不少家庭苦不堪言。这种攀比之风在全国多地普遍存在,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然而,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尽管中央和地方都积极推动移风易俗,但很多人仍然宁愿丢了“里子”也要挣足“面子”。不过,今年吴金德的婚事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婚礼喜庆热闹中带着轻松,节约了不少钱。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广西阳朔婚姻登记处,新人进行结婚登记后,办事人员会主动进行婚礼简办的推介。这是2023年以来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利用关键环节的关键人物进行宣介,推动婚俗思想认识的转变,为移风易俗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想转变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真正认同并践行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当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等手段,使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的行为。在朝阳村,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经过商议,将喜事规模不超过15桌、丧事规模不超过20桌、每桌宴席标准不超过400元等写入村规民约。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有效刹住了攀比之风。
此外,村里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还会以婚礼“提调”的身份参与婚礼筹备,控制采买标准,确保既让客人吃好,又不铺张浪费。吴康锡就是吴正军家婚礼的“提调”之一,他忙前忙后,为婚礼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移风易俗不仅要改变陋习,更要改变乡村的精神风貌。如何在移除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基础上,发展更为丰富的文化生活,倡导新时代科学理性的文明风尚,成为乡村移风易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前村民闲下来无所事事,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随着免费农民画学习班的开设,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美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她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农民画培训,没想到通过学习,她不仅掌握了绘画技术,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当地民族特色进行创作,进步迅速,最终成为了专业的画师。
  
 
三江侗族自治县委书记贺莹表示,有了队伍之后,如何让农民画创出一番天地是关键。近年来,党委政府通过开展一系列农民画展览,将外面的展览带进来共同展出,促进了农民画在国内或区内外的小有名气。陈美美的画作就多次入选各级画展,并被收录进画册中。她最难忘的是入选202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进行了发言。
“我还记得我女儿一直问我,妈妈天上是什么?我说是飞机。你努力读书,我以后要跟着你一起去坐飞机。我没想到我女儿还没长大,我就因为画画坐飞机去了北京。”陈美美感慨地说,“真的画画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们家乡。”
如今,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一家侗画博物馆展示着三江农民画的发展与历史,还在二楼搭建了创作平台。过去,村民们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打牌;如今,他们更喜欢来这里绘画、交流。杨共国是绘画36年的老画师,也是农民画免费学习班的老师。他见证了绘画从少有交流者到被农民画爱好者环绕的转变。
目前,三江侗族自治县长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作者已超千人,还有更多的爱好者和学习者。他们创作的大量作品广受欢迎,三江农民画全产业链预估年产值约1200余万元。在广西书画院、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三江侗族自治县还定期举办侗族农民画文化艺术节,并在当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程阳八寨建设了三江侗画博物馆,将三江农民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农民画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
倡导与约束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使得群众乐于接受移风易俗并付诸行动。同时,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广西全区,这些举措使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推进,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采访期间,记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文明风尚下农村活力满满的新生活。无论是因为爱走在一起、不被高额彩礼和豪华婚宴所累的一对对新人脸上的幸福爱意,还是陈美美和友人们相互支持、共同作画的兴奋之情,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向上、进取的生活态度。这就是移风易俗所带来的变化。风俗之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破立并举,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
  编辑丨田宇
摄像丨孙利民 黄海峻
策划丨余仁山
剪辑丨佟永杰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