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0月30日电(记者 赵晓)金秋十月,山东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宝藏小城 县在出发”主题媒体行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深入泰安东平、淄博博山等地,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这些县域城市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中的创新实践,展现齐鲁大地别样的秋日风情。

在泰安东平湖畔,一条蜿蜒的自驾公路成为游客追秋的热门路线。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穿梭其间,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沿湖漫步,沉醉于“小洞庭”的秋日画卷。济宁游客何宝珍感慨道:“这个季节的东平湖美得有层次,芦苇渐黄与碧水相映,既能赏景又能品尝湖鲜,实在惬意。”
作为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以62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占据东平县近半疆域,自古便有“小洞庭”之称。近年来,当地通过打通8个沿湖乡镇、串联20余处景点,构建起84公里环湖旅游带,形成“水陆双线”游览格局。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便宁介绍,通过举办大运河行走、国家垂钓赛、环湖马拉松等品牌活动,推动文旅、体育、农业等多业态融合,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独特的文化生态。
转战淄博博山区,这座“陶瓷琉璃之乡”正以另一种方式讲述着工业文明的故事。在颜神古镇,10余座保存完好的馒头窑静静矗立,与亚洲最大陶瓷厂旧址、中国首条煤烧隧道窑等工业遗存共同构成“淄博工业文明活化石”的独特景观。古镇营销中心经理许逸群透露:“针对年轻群体,我们推出‘1元游景区+9.9元手工体验’套票,未来还将增加NPC互动环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来自杭州的游客黄国林在古镇挑选了一件玉兔琉璃挂件作为礼物,随后与女友前往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这里的琉璃制品造型灵动,让人忍不住想买。”他计划在品尝地道博山菜后,继续探索这座小城的烟火气。博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福源观察到,游客需求正从“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大家更想走进街巷,了解琉璃工艺背后的故事,探寻博山菜出名的秘诀。”
面对旅游市场的变化,博山区持续完善交通、住宿等公共服务,并涌现出演艺体验、非遗工坊等新场景。李福源认为,从“走马观花”到“城市慢游”,博山作为“宝藏小城”的吸引力正不断提升,其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县域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