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 为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25年定位为社区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关键年,重点推进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及门诊手术室建设。截至今年10月,上海已新增10家社区康复中心(累计达153家)、66家社区护理中心(累计达158家),并建成首批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显著扩大了社区康复、护理及门诊手术服务的覆盖范围。
分级诊疗体系加速落地,家门口解决常见病多发病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基本医疗、康复、护理为核心功能,通过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居民提供康复训练、护理服务及清创缝合等门诊小手术。徐汇区卫健委介绍,该区今年新建2家标准化门诊手术室、2家护理中心及2家康复中心,使居民无需奔波大医院即可完成常见病治疗。数据显示,自2021年启动“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以来,徐汇区康复及护理服务人数年均增长超50%,华泾社区“脑瘫儿童链式康复”项目累计服务全国患儿3000余人,漕河泾社区“居家护理一体化”模式已在多社区推广。
康复服务智能化升级,特色项目满足多元需求
新建社区康复中心均规范设置康复医学科,配备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团队,并开设康复病区。通过引入康复机器人、天轨系统等智能设备,结合中西医康复技术,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居家”四级联动服务体系。除常规康复项目外,各社区还根据辖区特点发展儿童康复、卒中后康复、残疾人康复及心肺、盆底等特色服务。例如,徐汇区部分社区针对白领人群推出失眠、颈椎病专项康复,长桥汇澜服务站融合“石氏伤科功法+太极疗法”治疗颈腰椎疾病。
护理服务延伸至专科领域,1+N+X模式覆盖全周期
已建成的社区护理中心全部开通专科门诊,在基础护理(如皮肤护理、营养护理等8类26项)基础上,拓展PICC导管维护、造口护理、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等专科服务,形成“1+N+X”服务体系。徐汇区19个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结合区域疾病谱,推出个性化诊疗项目:数字谷服务站针对白领开设失眠专病门诊,徐家汇零陵服务站采用“一针一包一功法”治疗膝骨关节炎,长桥汇澜服务站通过“伤科功法+太极”改善颈腰椎功能。
门诊手术室配置升级,医联体合作强化能力
社区门诊手术室配备手术无影灯、急救设备及专业团队,平均每家配置2名外科医生及1名手术室护士,可开展清创缝合、拔甲、浅表肿物切除等基础手术。通过与上级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外科专家定期下沉带教,推动社区手术项目向复杂化、精细化发展。徐汇区卫健委表示,此举有效缓解了居民“小病大治”的困扰,是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支撑。
中医药服务下沉社区,打造健康驿站
自2022年启动“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建设以来,上海已建成62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徐汇区占比近三分之一。这些站点以“触手可及、服务可心”为理念,结合居民健康需求设计特色项目,如失眠调理、骨关节康复等,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管理平台。
从治病到健康:社区服务引领医疗体系转型
上海市卫健委指出,社区康复、护理及门诊手术能力的提升,是上海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的缩影,标志着医疗卫生体系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未来,上海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因地制宜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用“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托起民众健康获得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