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0月30日电 (李明芮)从创新调解机制到优化社区服务,从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到构建多元治理网络,近年来,山东省以多维度探索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通过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工作室、规划社区服务中心、推行“民生需求清单”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为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色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的“和谐引擎”
在菏泽市鄄城县,一场以“邻里互助、以和为贵”为核心理念的调解实践正在展开。当地创新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工作室,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信访局、司法局、民政局等资源,联动镇街吸纳乡贤、村务骨干等“接地气”力量,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协同”的调解网络。据鄄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新雷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各镇街均设立调解工作室,打造4个品牌调解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567件,办结率达99.92%,有效减少信访增量,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稳定根基。
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民生需求。张店区委宣传部供图
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菏泽市巨野县则以城市更新为契机,超前规划社区服务布局。按照每社区服务3000-4000户的规模,在城区合理布局24处社区服务中心,并下沉民政、人社、医保等7类84项行政审批事项,推行“错时延时、预约代办”制度。同时,当地通过“互联网+服务”延伸智慧社区场景,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功能纳入线上平台,结合线下走访形成闭环服务。截至目前,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已服务民众4.2万人次,办理事项2.8万件,实现“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送蛋糕暖民心:精准对接养老需求
“这是第三次收到蛋糕了,打心底里觉得温暖。”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福昇社区居民荣若明接过生日蛋糕时笑容满面。自2023年6月起,该街道坚持为辖区7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并以此为契机,让工作人员化身“民情观察员”,在暖心问候中倾听民声。湖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衍斌表示,送蛋糕不仅是关怀行动,更是了解老人需求的起点。通过近距离沟通,街道实时掌握民情,精准对接养老服务、生活照料等难题,推动服务从“有”向“优”、从“保基本”向“提品质”升级。
民生需求清单:撬动治理的“精准杠杆”
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通过“日行两户”工作制,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入户走访,形成覆盖广泛的“民生需求清单”。清单既包含家庭个体的“微心愿”,如临时缺粮少油、老人就医陪护等,也涵盖社区公共议题,如停车管理、充电桩安装、雨污分流改造等。截至目前,街道累计走访约36.8万户,收集需求建议7485条,解决问题6357个,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凤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问需于民、资源联动、居民共治,构建更有温度的社区共同体。
从调解矛盾到优化服务,从精准对接需求到激发治理活力,山东正以多维度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