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1月2日电 (记者 储玮玮)11月2日,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在安徽省合肥市同步启动,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农业育种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1月2日,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内,一辆无人车正在忙碌地运输着育种加速器加代舱内的小麦,这一场景预示着智能育种新时代的到来。中新社记者 储玮玮 摄
这两项重要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与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展现了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的强大实力。
面对传统育种效率低、周期长的行业难题,合肥物质院智能所智能育种团队自2022年起便创新提出了“生物育种工程化”理念,并积极推进“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海霸设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该装置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装备,驱动育种全链条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从而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作为“海霸设施”大科学装置的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和概念验证的“微缩版”,涵盖了“种质创制—种质鉴定—种质稳定”这一育种全链条的关键环节。它的出现,无疑为智能育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1月2日,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内,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查看育种加速器加代舱内的小麦生长情况。中新社记者 储玮玮 摄
据介绍,“小海”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三大加速能力。在加速种质创新方面,它利用载能离子诱变育种技术进行AI赋能,开辟了非基因编辑的高效发掘基因资源新路径,使得基因挖掘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在加速种质鉴定方面,“小海”重点建设了常规条件下难以实现的逆境筛选平台,如极端天气条件、极端土壤条件以及生物逆境等。通过作物生境的精准智能控制,结合高效精准的逆境表型鉴定体系,实现了抗逆种质的定向通量筛选鉴定。而在加速种质稳定方面,“小海”则构建了面向多作物多品种的一年多代快速育种体系,进一步缩短了育种周期。
面向产业需求的“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环境控制,实现了春小麦年繁6代至7代、冬小麦4代至5代的惊人效率。这一平台将传统需要8年至10年的育种周期大幅压缩为2年至3年,为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该平台还建立了基于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不同生态区代表性品种的春化模型、加代环境智能控制模型、花期调控模型等智能加代技术,并研发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加代舱装备。当前,该平台年服务能力已达20万株,未来更将突破300万株,具备了规模化和商业化服务能力,将直接赋能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推动我国农业育种事业的蓬勃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