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4日电 题:集宁生态蝶变:从荒山治理到城景共生的生态算力重构之路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清晨的白泉山薄雾未散,孙杰已完成5公里晨跑。这位坚持三年在林荫道锻炼的市民感慨道:'这里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超3000个,是真正的天然氧吧。'十几年前,这片如今绿意盎然的山体还是乱石嶙峋的荒坡,而今已成为集宁区生态治理的标志性成果。

科技赋能:石头山上种出四季常青
地处阴山南麓的集宁区,地质条件极为特殊。以白泉山为例,其玄武岩基底遇水发热,传统植树成活率不足10%。园林工人丁磊介绍:'我们采用'五步保活法'——打井引水解决水源,客土置换改良土壤,树穴覆膜保持湿度,增施保水剂锁住水分,树体输液补充营养。'这套经过300余次试验优化的方案,使苗木成活率飙升至98%。
如今的'三山'生态屏障各具特色:白泉山山顶的凤凰楼与四季花海构成城市观景台,老虎山建成红色教育主题公园,卧龙山打造出30公里健身步道。数据显示,三山绿化工程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造林23.6万亩,使城区森林覆盖率提升17个百分点。

系统治理:母亲河重焕生态生机
霸王河的蜕变堪称生态修复典范。这条曾布满采石坑的'龙须沟',通过清淤疏浚、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综合措施,变身14公里长的湿地公园。集宁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郭威透露:'公园年调蓄水量相当于1.5个西湖,为蓑羽鹤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供栖息地,区域小气候改善使年均气温下降0.8℃。'
在河长制框架下,集宁建立三级巡河体系,配备无人机巡查、水质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2023年监测显示,霸王河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沿河打造的12个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精细管护:城市绿肺持续焕新
在满达西街,园林工人正操作智能修剪机对绿篱进行毫米级精度修剪。这套'四季养护法'包含:春季疏枝促生长、夏季控高保景观、秋季防雪压断枝、冬季整形抗严寒。技术员戴亚军展示的数据显示:城区12万株行道树年滞尘量达1200吨,相当于200个足球场的吸尘能力。
针对38个'口袋公园',集宁创新'一园一策'养护模式。每个公园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通过滴灌系统实现精准供水,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这种精细化管护使建成区绿地率达40.35%,超出国家园林城市标准8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从'石头缝里种树'到'城市公园化发展',集宁的生态实践创造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范式。正如游客高伟的评价:'这里每片绿叶都在诉说绿色发展的故事。'这种将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北方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样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