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昆明10月29日电(时文枝)10月29日,云南食药同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在昆明顺利召开。来自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食药同源产业政策导向、科研创新合作及产品开发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索云南特色大健康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资源禀赋铸就产业根基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依托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与民族医药文化积淀,该省中药材产业持续领跑全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及农业产值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近年来,当地通过挖掘传统食药同源智慧,将三七、天麻等药食两用食材融入日常饮食,推动“药食同源”理念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耦合。
产学研协同培育新动能
作为云南省旅游服务与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翔在会上透露,该校已将食药同源理念全面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功能性食品配方。他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企业的联动,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及市场推广等领域形成合力。”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燕指出,本次研讨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该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联合社会各界构建“科研-产业-市场”协同创新体系,将云南丰富的药食资源转化为民生健康福祉与经济优势。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生物中心主任徐磊现场解读了食药同源产业政策,强调科技创新对产品附加值提升的关键作用。她呼吁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共同开发药膳、特膳等高附加值健康食品,完善产业链条。
多方签约构建发展生态
会议期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云南省公共营养师协会、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打造“科研-教学-行业”协同发展新机制。同时,云南食药同源产业联盟发布《中医食养倡议书》,并启动“十大药膳”遴选活动,旨在规范行业标准,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价值。
为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对接,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营养配餐员竞赛同期举行,来自全省的50余名选手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比拼,角逐食药同源领域专业技能奖项。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云南食药同源产业正式迈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打造千亿级健康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