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2025年上海将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及门诊手术室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工程,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构建覆盖全域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建成153家社区康复中心、158家社区护理中心,并首次设立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标志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迈入新阶段。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功能之一,上海以“家门口康复”为目标,推动康复服务向站点、居家及养老机构延伸。新建成的康复中心均配备标准化康复医学科,组建由医师、治疗师、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并引入康复机器人、天轨系统等智能设备。目前,各中心除提供常见病康复服务外,还针对儿童、卒中患者、残疾人等群体开发特色项目,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居家四级联动体系。
以徐汇区为例,该区今年新增2家社区康复中心,累计建成9家。其中华泾社区的“脑瘫儿童链式康复”项目持续运营20余年,累计服务全国患儿超3000人次,成为基层康复服务的标杆案例。
在护理服务领域,上海创新推出“1+N+X”模式,即以8类26项基础护理为支撑,叠加PICC维护、中医护理、安宁疗护等专科服务,并拓展心理护理、腹膜透析等特色项目。目前,所有社区护理中心均开通专科门诊,配备专业护理团队,年服务量以50%以上增速攀升。
漕河泾社区卫生中心依托“智慧家庭护理管理系统”,将居家护理与长期照料服务深度融合,相关经验已在多个社区推广。徐汇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居民“小病也要跑大医院”的痛点,为分级诊疗体系夯实基础。
首批60家社区门诊手术室的投用,标志着上海基层医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每间手术室标配无影灯、手术台及急救设备,平均配备2名外科医生及1名专科护士。目前可开展清创缝合、浅表肿物切除等10余项手术,并与上级医院建立带教机制,持续拓展手术种类。
徐汇区今年新建的2家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已形成“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随访”全流程管理。数据显示,该区社区手术量同比增长40%,居民就医半径显著缩短。
作为上海基层医疗的特色板块,中医药服务网络持续完善。截至2025年,全市已建成62家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徐汇区更以19个站点领跑全市。各站点根据区域疾病谱开发特色项目:数字谷服务站针对白领人群推出失眠、颈椎病专病门诊;长桥汇澜站创新“石氏伤科+太极疗法”治疗颈腰椎病;徐家汇零陵站采用“一针一包一功法”缓解膝关节炎,形成“一站一特色”的服务格局。
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社区服务能级的提升,是上海医疗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缩影。通过衔接优质医疗资源、完善服务网络,上海正逐步构建起“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新秩序。未来,社区卫生服务将进一步融合预防、治疗、康复功能,用“家门口”的健康服务托起民生幸福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