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嵊州11月10日电(张煜欢)初冬时节,绍兴嵊州小吃共富产业园内蒸汽升腾,巧手妇女们正熟练包制小笼包——指尖翻飞间,一排排精致的小笼包整齐排列在案板上。这场看似普通的劳作,正成为浙江“巾帼力量”赋能乡村共富的生动注脚。
近日,浙江全省党建引领“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现场推进活动在嵊州举行,同步启动“共富工坊+共富市集+共富庭院”百千万行动。该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百个省级示范工坊、千场“妈妈的味道”市集活动、万个共富庭院建设,将增收渠道直接延伸至村民“家门口”。

小工坊撬动大共富:“非遗小吃”变身支柱产业
作为“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嵊州将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共富密码。通过“坊集院”联动模式,当地打造发展轴、成立功能型妇联,培育66个特色巾帼工坊,其中5个获评省级示范。更令人瞩目的是,“嵊小笼”与餐饮巨头肯德基达成合作,走上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在数字时代,嵊州构建线上线下共富市集矩阵,已举办900余场活动,带动消费4000万元;30个巾帼直播间实现销售额1.5亿元。近万个共富庭院和千余名巾帼带头人,带动超万名妇女居家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目前,嵊州小吃产业已形成160亿元产值规模,带动10万从业人员,正朝着200亿元目标迈进。

多元模式齐绽放:“她力量”绘就共富新图景
浙江的巾帼共富实践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在义乌,妇联依托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构建“1+X+Y+N”联建机制,通过“三张清单”组织“巾帼帮帮团”精准服务山区海岛县。其创新“来料加工+直播+数字AI”3.0模式,培育超10万巾帼主播,推动武义坦红乡等项目村集体经济从2000元跃升至35万元。
安吉青来集人才社区共富工坊联盟搭建“组团式联盟”平台,推出“乡村女子力计划”等课程,助力30余名女性成长为工坊骨干并实现收入翻倍。“参与式共创”机制让乡村女性在开放氛围中实现技能提升与价值成长。
宁波“三关六码头”以青年潮牌串联传统美食工坊,推动企业资源与农村妇女就业深度融合,带动2500余人就业(女性超1500名),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泰顺县栀子花巾帼共富工坊通过科技赋能,将栀子果价格从每斤0.6元提升至9元,户均年增收超万元,辐射带动浙闽边界5000多户农户。
党建统领聚合力:激活共富“一池春水”
据浙江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吴红梅介绍,浙江已建成4174家巾帼共富工坊,累计带动13.6万名妇女就业,帮助1.57万低收入群体家门口增收。省妇联强化党建统领,将工坊建设纳入县域发展轴体系;投入资金4957万元优先支持山区海岛县;建立60个市县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赋能服务,累计发放加工费27.25亿元。
活动现场签署的金融赋能、品牌合作、渠道拓展等协议,为工坊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嵊州小笼包的“破圈”到泰顺栀子花的“逆袭”,从义乌的数字赋能到安吉的人才聚合,浙江“巾帼共富工坊”百千万行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共同富裕的宏图细化为千家万户的幸福。
这不仅是促增收的“就业之坊”,更是提升获得感的“民生之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在之江大地上绘就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人民幸福的共富新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