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徐州11月9日电 (记者 唐娟)11月8日,2025淮海人才发展大会在江苏徐州盛大开幕。大会汇聚了8位两院院士、70所高校院所及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30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科技企业代表以及在外徐州籍人才齐聚一堂。会上,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10市正式签订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区域人才工作从“单兵突进”迈向“抱团发展”新阶段。

11月8日,2025淮海人才发展大会在江苏徐州开幕。 朱志庚 摄
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良好营商环境是徐州发展的最大底气,我们将以切实举措投资人才、成就人才、温暖人才。”他指出,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具备产业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可为人才提供布局未来、抢占新赛道的广阔空间。数据显示,徐州近年来以“彭城英才计划”为抓手,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91.4万人,高层次人才16.4万人,高技能人才37.3万人,“十四五”期间共招引大学毕业生近25万人。
徐州地处五省通衢要地,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核心板块,在集聚人才、汇聚资源方面优势显著。此次大会上,苏皖鲁豫10市共同签署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整合政策资源,推动跨区域人才流动与共享。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表示:“徐州是我的家乡,学校与徐州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紧密,未来希望共同搭建更高能级的人才发展平台。”

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10市签订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齐浩 摄
大会期间,徐州发布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并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授牌,徐州市双创团队、人才代表获颁项目资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及优秀教练获得奖励,产业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荣获证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贡亮作为“双创计划”人才奖获得者感慨:“徐州在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此次大会不仅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彰显了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随着人才政策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徐州正成为吸引海内外人才的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