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集宁生态蝶变:从荒山到绿城,解码生态算力重构之路

时间:2025-11-11 19:01: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惠小东

中新网乌兰察布11月4日电 题:集宁生态蝶变:从荒山到绿城,解码生态算力重构之路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清晨的白泉山,第一缕阳光穿透林间时,孙杰已经跑完了5公里。"这是我坚持晨跑的第3年,每天在林荫道上呼吸新鲜空气,这座山就是'天然氧吧'。"他脚下的这片绿地,十几年前还是乱石遍布、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从"三山"披绿到"两河"焕新,集宁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生态贫瘠到绿色宜居的华丽转身。

集宁白泉山满眼绿色

"石头山"种出四季景:科学保活方案破解绿化难题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集宁区,地处阴山山脉南麓,这座建在玄武岩上的园林城市,曾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白泉山因地质特性得名,其土壤为白灰石,遇水发热导致树木难以存活。老集宁人李大庆回忆,这里曾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连杂草都难生长。同属"三山"的老虎山、卧龙山,也曾是土地裸露、树木稀疏的荒坡。

面对"石头山"植绿难题,集宁人采取打井引水、人工换土、树穴覆膜等科技手段。园林工人丁磊介绍:"通过增施保水剂、树体输液等技术,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如今的白泉山已形成四季景观:春夏有花、秋季有果、冬季常绿。山顶凤凰楼成为新地标,夜晚灯光亮起时,流光溢彩的景致吸引众多市民打卡。老虎山、卧龙山也同步转型为健身景观山,市民岳福恩感慨:"这绿来得不容易,现在每天不来走两圈都不习惯。"

集宁霸王河生态景观

"母亲河"重现生态美:综合治理打造湿地公园

华灯初上的霸王河公园内,市民在花海中拍照散步,孩子们在岸边嬉戏。这条集宁人眼中的"母亲河",曾因采石坑和垃圾堆放破败不堪。2010年启动的生态修复工程,对22公里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建成14公里长的湿地公园。集宁区农牧水利局副局长郭威介绍,公园水域面积达113万平方米,水库蓄水量830万立方米,两岸700米宽绿化带种植近60种植被,绿化总面积约650万平方米。

作为生态屏障,公园在水源涵养、调洪蓄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蓑羽鹤等珍稀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改善区域小气候。2017年底设立的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确保每条河都有专人守护,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目标。

集宁夏日绿意盎然

"精细化"守护绿意浓:科学养护提升生态品质

"现在的绿,不光靠种,更靠养。"岳福恩的话道出集宁生态保持活力的关键。在满达西街,园林工人驾驶绿篱修剪机作业,几分钟就让隔离带绿篱整齐划一。集宁的"养绿"遵循"四季经":春季轻剪促新芽,夏季控型保美观,秋季疏枝防积雪,冬季整形抗严寒。这套科学修剪方案使城区行道树成为绿色长廊,年滞尘量超千吨。

在"口袋公园"里,养护精细到一园一策。园林工人携带土壤检测仪巡查,根据酸碱度和湿度采用滴灌+雾喷精准浇水,发现病虫害即喷环保药剂。集宁区园林环卫服务中心技术员戴亚军表示:"别看公园小,管护标准一点不含糊。"截至目前,集宁建成区绿地率达40.35%,绿化覆盖率42.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32平方米。游客高伟评价:"推窗见绿、行路见荫、出门见景,集宁就像个大公园。"

从荒山披绿到河流焕新,从"种绿"到"养绿",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重塑了集宁的生命力与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