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AI技术引领中国黑土地保护新模式变革

时间:2025-11-18 06:17: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社长春11月2日电(记者 郭佳)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深度参与并重塑中国黑土地保护的核心模式。随着大数据与大模型技术在耕地质量监测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传统治理方式正从被动修复向主动预警转型,为全球耕地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记者从2日在长春举办的第三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研讨会上获悉,本届论坛聚焦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治理范式升级。与往届聚焦“修复技术”“保护政策”的讨论不同,今年专家们将焦点转向如何通过AI算法与大数据融合,实现黑土地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其团队正构建覆盖黑土地全域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该系统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与地面传感器联动,可实时采集土壤温湿度、有机质含量等20余项关键指标,并依托AI算法生成精准管理方案,实现从宏观监测到微观调控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

多支科研团队在会上展示了AI模型在土壤健康评估中的创新应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发的基于DeepSeek平台的智能监测系统,已实现三大突破:一是通过机器学习从海量观测数据中挖掘退化规律;二是构建动态预警模型,提前3-6个月预测土壤酸化、板结等风险;三是生成个性化保护方案,指导农户精准施肥用药。该所所长姜明表示:“AI的融入让黑土地保护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治理效率提升40%以上。”

据专家测算,AI技术若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全流程,将带来三重变革:在播种环节,智能决策系统可优化种植密度与品种搭配;在施肥阶段,土壤养分实时监测与作物需求预测模型可减少20%化肥使用量;在收获期,多光谱成像技术能精准识别成熟度,降低损耗率。目前,吉林、黑龙江等黑土核心区已启动AI农业示范区建设,预计2025年覆盖500万亩耕地。

“黑土地保护已进入数字驱动的新阶段。”赵春江院士透露,下一步将重点突破三大技术瓶颈:一是构建跨区域、跨层级的黑土地大数据中台;二是研发适用于小农户的轻量化AI工具;三是建立保护效果的长效评估机制。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全球领先的智慧耕地保护体系。(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