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济南10月30日电(记者 赵晓)金秋十月,山东的“宝藏小城”迎来高光时刻。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宝藏小城 县在出发”主题媒体行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循着秋韵走进泰安东平、淄博博山等地,以镜头与笔触解锁山东县域旅游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东平湖:626平方公里的秋日画卷
秋日的东平湖畔,自驾公路上川流不息的外地车牌,诉说着游客对这片“小洞庭”的向往。济宁游客何宝珍站在湖边感叹:“芦苇渐黄,层次分明,漫步湖畔格外清净。”作为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近半,唐代便以“小洞庭”闻名。近年来,当地打通8个沿湖乡镇、22处景区景点,打造水上陆上“双线”环游体系,将84公里环湖路串联成珠。
东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便宁介绍,该县通过举办行走大运河、国家垂钓赛、环湖马拉松等赛事,推动“文旅+体育”业态融合。游客在此既能欣赏山河湖景,又能体验运河文化、渔家民俗等特色生态。

博山:千年窑火淬炼的琉璃之都
走进“陶瓷琉璃之乡”淄博博山区,古窑集群诉说着工业文明的记忆。颜神古镇内,10余座馒头窑保存完好,亚洲最大陶瓷厂旧址、中国首条煤烧隧道窑等工业遗存,被誉为“淄博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古镇营销中心经理许逸群透露:“本周针对淄博大学生推出1元游景区活动,手工体验套票仅需9.9元。”自2022年开放以来,古镇通过增加NPC互动、演艺体验等新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浙江游客黄国林在古镇为女友挑选了玉兔琉璃挂件后,步行至对面的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这些琉璃制品造型灵动,让人忍不住购买。”他计划逛完大观园后,再品尝地道的博山菜。博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福源观察发现,近年游客更倾向“慢游”模式:“大家不再满足于打卡大景区,而是希望走进街巷,探寻琉璃工艺背后的故事,了解博山菜为何能登上国宴。”
据李福源介绍,博山区正通过改善交通住宿条件、打造文旅新场景,推动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随着公共服务体系升级,这座“宝藏小城”的文旅含金量持续攀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