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0月30日电 (祝欢)30日,由成都市医疗保障局主办的“蓉城长护 温情相伴”主题宣传月暨“数说长护”数据发布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发布会上透露,自成都长护险制度实施以来,截至目前累计享受待遇人数已达20.82万人,这一数据彰显了成都长护险在保障失能人员生活权益方面的显著成效。

“数说长护”数据发布会现场。祝欢 摄
据了解,自2017年启动试点以来,成都市长护险已历经8年探索与实践。在这8年间,长护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人员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都将试点期间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制度转型的坚实基础,并于2025年成功入选全国长护险制度转型示范城市,标志着成都长护险制度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数说长护”数据发布环节,发布会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了成都市长护险制度运行以来的关键成效数据。数据显示,成都长护险参保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基金运行稳健高效,城乡统筹格局基本形成,为失能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发布会上透露,自成都长护险制度实施以来,全年享受待遇人数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17年的0.84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13.93万人,截至目前累计享受待遇人数已达20.82万人。其中,居家护理占比超过九成,切实满足了失能人员“在家安老”的照护愿景。同时,成都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也从2017年的43家增加至目前的393家,基金累计支付逾50亿元,为失能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长护险在缓解家庭照护压力、促进照护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成效。活动同步发布了长护险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为制度未来的完善与深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由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指出,长护险制度在公平性、服务效能、行业培育和群众获得感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全龄全民覆盖,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日益完善。
统计数据显示,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后人均年住院次数下降40%,次均住院费用降低约4000元,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就医负担显著减轻。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了成都长护险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