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显著 连续多年监测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时间:2025-11-18 12:5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社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 上海市民政部门于17日正式发布了2025年上海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显示,平均得分达到了84.5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这一成绩彰显了上海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持续努力与显著成效。

上海,这座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其户籍人口结构呈现出“三人行有一老”的显著特征。据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攀升至577.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7.6%,这一比例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凸显了上海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上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面对深度老龄化的现实,上海不断探索提升“大城养老”水平的新路径。自2019年起,上海全面推行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系统的监测手段,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首次监测结果显示,平均得分为72.8分,而经过连续多年的监测与改进,上海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得分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这无疑为上海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养老服务保障。

本轮监测共设置了90项具体指标,涵盖了养老机构的服务环境、设施设备、服务管理、人员配置等多个方面,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根据监测结果,上海市民政部门详细列出了问题清单,并将指导相关养老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整改工作,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中国最早(1979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养老进化史”。当时,政府办的养老机构主要包括4家市级福利院、4家区属社会福利院以及42家农村敬老院。而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全市的养老机构数量已增长至693家,核定床位总数更是达到了17万张,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选择。

然而,与养老机构的快速增长相比,上海的“老龄化列车”似乎跑得更快。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上海早在2000年就在中国内地首次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通过多举措、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近年来,上海还积极为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从安装扶手到改造卫生间整体环境,每一处细节都彰显了上海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注与重视,致力于让居家养老更具舒适度与安全性。

此外,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自本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构建一个更具温度和实效的上海老年人权益保障网络,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