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公共厕所隐藏的卫生陷阱:干手机与洗手液使用需谨慎

时间:2025-11-18 13:25:25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阳禾

看似干净,实则暗藏卫生隐患!公共厕所的这个设备,使用需谨慎(不是马桶)

在公共卫生间完成洗手后,您是否习惯使用干手机烘干双手?或是选择擦手纸擦拭?甚至直接甩手离开?近期有观点指出,公共卫生间内的干手机可能成为细菌传播的“帮凶”,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确实存在一定科学依据。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老式干手机的使用风险更需警惕。

暖风干手机 vs 喷射式干手机:技术差异与卫生风险

公共卫生间常见的干手机主要分为两类:

  • 暖风干手机:通过向下吹送温热气流(风速约30米/秒)蒸发手部水分,常见于老式公共厕所。其缺点是风速较慢,且可能因吸入未过滤的厕所空气导致二次污染。
  • 喷射式干手机:采用高速气流(超90米/秒,相当于F4级龙卷风风力)吹飞手部水分,部分型号会加热气流以提升烘干效率。其设计虽更先进,但仍存在吸入污染空气的风险。

2018年《感染预防杂志》研究显示,在未消毒的大学公共厕所中,使用暖风干手机后,手指尖和手掌的细菌菌落数显著增加;喷射式干手机仅导致指尖菌落数上升,手掌变化不显著;而擦手纸则能有效减少双手细菌数量。

干手机为何越吹越脏?关键在于空气质量

干手机的卫生隐患并非设备本身,而是其工作原理:

  1. 空气吸入机制:干手机需持续吸入周围空气,若厕所通风不良或未安装过滤装置,可能将冲厕时产生的气溶胶(含粪便细菌、病毒)吹至手部。
  2. 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暖风干手机下方因长期潮湿,易成为细菌繁殖温床。实验检测发现,其周围墙壁的微生物数量远高于纸巾盒附近。

因此,从公共卫生角度,擦手纸在干手效率、细菌去除和交叉感染预防方面均优于干手机。建议公众在有选择时优先使用纸巾。

公共洗手液:潜在的健康威胁

除干手机外,公共场所的洗手液也可能成为细菌培养皿:

洗手液类型与适用场景

  • 常规洗手液:通过表面活性剂去除污垢,但无持续抑菌效果,适合日常使用。
  • 特种洗手液:添加抑菌成分(如三氯生),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适用于医院、公共交通等高风险场所。
  • 免洗洗手液:以酒精为主要成分,无需水洗,但对诺如病毒等抵抗力强的病原体效果有限,不能完全替代流动水洗手。

洗手液变质风险与识别方法

储存不当或长期未更换的洗手液可能滋生细菌,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是否变质:

  • 观察:液体浑浊、分层或有絮状物。
  • 闻味:出现酸腐、霉味或刺鼻气味。
  • 触摸:粘稠度异常,使用后皮肤发痒、刺痛。

建议:优先选择原装瓶洗手液,避免分装;若需分装,需定期清洁容器。被污染的洗手液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如伤口化脓)或全身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健康人群也可能因手部带菌接触口鼻导致呼吸道感染。

科学洗手指南:降低感染风险

  1. 首选方案:流动水+洗手液,遵循“七步洗手法”,揉搓不少于20秒。
  2. 备选方案:携带酒精含量60%-80%的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用于无法接触流动水时。
  3. 谨慎使用公共设施:部分机场、公厕的洗手液细菌超标达600倍,烘干机可能将冲厕飞溅的细菌吹至全身。

本文参考来源:科普中国、上观新闻、“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