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11月17日电 题:韩国女婿郑钟弼:松花江畔的跨国合作桥梁建设者
中新网记者 石洪宇
40岁的郑钟弼刚刚送走几位前来咨询的韩国医美机构代表,手机铃声随即响起,是来自首尔的电话。“吉林市场对牙齿健康特别重视,潜在客户群体庞大。”他在电话中详细介绍着当地的市场情况,语气中透露出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热情。
作为吉林韩国人商会会长,尽管履职不到一年,郑钟弼已经完全适应了首尔与吉林市之间频繁往返的跨国生活。他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行程安排,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这周又要飞首尔了。”出任会长以来,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为韩国企业到吉林投资搭建桥梁,促进两国经济合作。
让郑钟弼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韩国医美、牙科等服务机构通过他的努力,开始了解并关注吉林的商业机会。这些机构看到了吉林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表达出合作的意愿。
郑钟弼与吉林的缘分始于爱情。他的爱人就是吉林市人,两人于2012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硕士期间相识。“她的聪慧和伶俐让我印象深刻。”郑钟弼回忆道,妻子在学业和实践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效率,这让他深深着迷。为了追求她,郑钟弼用了一年的时间,最终爱情的力量让他决定在2017年带着妻女定居松花江畔。

郑钟弼(右一)和爱人探讨工作。 石洪宇 摄
“在吉林市,像我们这样的跨国夫妻大概有50对。”郑钟弼介绍道,这些家庭中的韩国人身份多样,包括教师、商人等,他们共同编织着两国友好的民间纽带。这些跨国夫妻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为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让郑钟弼感触最深的还是两国人民在价值观念上的相通之处。“我们两国人都很勤奋,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都非常重视家庭和子女教育。”郑钟弼认为,这些共同点让韩国朋友能够很快融入当地生活,感受到家的温暖。
郑钟弼的妻子在江畔开了一家咖啡店,这里不仅有地道的韩国风味咖啡,还陈列着两国特色装饰。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店内,中韩客人一边品味咖啡,一边交流工作和家庭日常,氛围轻松惬意。这家咖啡店成为了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韩文化的和谐共融。
作为商会会长,郑钟弼敏锐地察觉到两国商界的合作热情日益高涨。“最近来找我咨询的韩国商人明显增多,包括医美、牙科、汽车等领域。”他表示,为此他正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计划通过KOTRA长春贸易馆等渠道,把吉林的优质项目推介到韩国,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每年冬天的“腌制泡菜节”已成为在吉林市旅居韩国居民的重要节日。大家聚在一起制作泡菜,飘落的雪花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场面热闹非凡。这个节日不仅让韩国居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也增进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
郑钟弼计划从首尔返回后,便着手准备今年的“腌制泡菜节”,继续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