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鲐背之年见证跨越半世纪:草原医生与“国家的孩子”深情羁绊

时间:2025-11-18 16:36: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海峰

中新网锡林郭勒10月30日电 题:鲐背之年见证跨越半世纪:草原医生与“国家的孩子”深情羁绊

作者 奥蓝 宝勒尔

在锡林郭勒草原深处,93岁的姜永禄老人用65年时光书写着一段跨越血缘的亲情传奇。1960年,时任阿巴嘎旗医院院长的他带领接运小组奔赴上海,将300多名孤苦无依的孩童带回草原,从此与这些“国家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被孩子们环绕着,听他们讲述着草原与远方的故事。

姜永禄老人肖像

千里接运:六天六夜的守护

1960年9月的上海街头,姜永禄看着眼前瘦弱的孩子们心如刀绞。这些平均体重不足8公斤的孩童,有的7岁身高还不及5岁正常儿童,单薄衣物裹着迷茫的眼神,让这位参与过安徽孤儿救援的医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平安带他们回家。”

16人组成的接运团队中,有医生护士、保育员和会计。1800公里的归途,列车行驶了整整6天6夜。座椅让给孩子们后,医护人员们蜷缩在冰冷地板上轮流值守:哄哭闹的孩子入睡、为尿湿裤子的幼儿更换衣物、用温水冲泡奶粉......“我们连换尿布都是跟上海保育员现学的,生怕弄疼这些小生命。”姜永禄回忆道,那双曾握手术刀的手,在火车上学会了最温柔的育儿技巧。

草原上的国家孩子接种疫苗

草原新家:全盟总动员的温暖

在接运小组启程前,锡林郭勒盟已建成5所保育院。牧民们连夜缝制2000余套童装,供销社腾出最好的布料,食堂大师傅研究易消化的儿童食谱。当孩子们抵达时,晒过太阳的棉被散发着青草香,保温桶里温着热腾腾的米粥。

“困难时期,所有好东西都优先给孩子。”姜永禄记得,供销社仅有的两箱苹果全留给了孩子,奶粉断货时,牧民们自发送来冻奶坨,分文不取地说:“国家的孩子,喝奶哪能要钱!”随着孩子们身体好转,严格的领养程序启动,民政部门定期回访,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蒙古包里重获家庭温暖。

下乡工作时,姜永禄总带着相机绕路探望收养家庭。他蹲下来与孩子们平视,用镜头记录下每个成长的瞬间。这些泛黄的老照片,如今成为跨越半个世纪的亲情见证。

国家孩子探望姜永禄

爱满人间:六十五载岁月回响

如今93岁的姜永禄听力衰退,但每周仍有“孩子们”结伴来访。66岁的王永生像儿子般照料老人起居,他常说:“姜院长当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该我守护他了。”这群曾被接回草原的孩子,有的成功寻亲,在南北两地都有了牵挂,但始终将锡林郭勒视为根脉所在。

坐在庭院藤椅上的老人,静静听着孩子们回忆保育院的往事。阳光透过白杨树洒下光斑,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当年我发誓要带他们平安回家,现在看到他们成家立业,从心底里高兴。”姜永禄用布满皱纹的手摩挲着相册,那些定格的瞬间里,有草原的辽阔,更有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