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充电需求激增,2027年充电服务能力如何实现翻倍增长?

时间:2025-11-18 21:27:4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于晓

到2027年底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服务能力如何“倍增”?

——经济聚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解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充电服务能力将实现翻倍增长。这一政策背景下,充电设施的空间布局如何优化?技术突破方向何在?居住区充电体验将迎来哪些变革?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为您深度解析。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激增,服务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仅上半年新增注册登记量就达562.2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充电需求大幅攀升。然而,尽管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节假日出行高峰期仍频繁出现“排队等桩”“里程焦虑”等现象。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居住区服务供给不足、运营管理质效待提升等问题亟待破解。

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支撑,其服务能力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信心。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付毕安表示,行动方案以规模和功率并重为评价指标,推动充电网络从“量”的拓展向“质”的提升转变,初步测算将拉动充电设施设备制造和建设投资超2000亿元。

优化空间布局:农村充电设施短板加速补齐

当前,我国城市充电服务保障能力相对充足,但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仍不均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指出,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占比小、电网基础薄弱、充电需求呈现假日潮汐现象,建设挑战更大。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补齐农村充电设施短板,重点加密交通枢纽、客货场站、休闲旅游目的地等场景的充电设施建设,并结合电网升级改造保障春节返乡充电需求。到2027年底,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将新增至少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农村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以云南澄江市为例,作为云南省首个实现充电设施“村村通”的县级市,截至2025年10月已建成31座充电站。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当地累计接待游客约81万人次,充电站充电量同比提升39%。澄江市马房村一家民宿负责人阮文娟表示:“充电桩建好后,游客充电方便了,来往的新能源汽车明显增多。”

均衡性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的加密,更体现在设施功能的优化。目前,我国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45.5千瓦,难以满足节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热点地区等快速补能需求。行动方案明确,将在重点城市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到2027年底,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将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鼓励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

京藏高速百葛服务区自2025年9月底完成超充站升级后,日均服务车辆次数提升约16%。国网(北京)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介绍,今年以来,企业已将北京6座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升级为超充站。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产业研究部主任李康认为,构建均衡便捷的充电设施网络,需在保障规模协同发展的同时适度超前布局。

技术创新突破:车网互动试点范围持续扩大

在江苏南京江宁区方山服务区,市民杨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驶入蔚来换电站,5分钟内完成换电。他换下的电池通过换电站将剩余电量反向输送给电网,实现“削峰填谷”。这座由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与蔚来能源联合改造的换电站,日均放电量可达600至700千瓦时,每月放电收益约1.2万元。蔚来能源南京区域负责人王晶介绍,在电价政策引导下,换电站在午间用电低谷时段充电、晚间高峰时段放电,形成双向充换电模式。

车网互动是指利用充换电设施将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相连,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发挥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性储能资源的调节潜力。行动方案提出,将持续扩大车网互动试点范围,在价格政策、市场化机制和应用场景等方面探索创新。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所安全与城市电网研究室主任代贤忠认为,尽管车网互动大规模应用尚需时日,但需在技术、机制和政策层面提前储备,例如通过放电价格激励政策引导用户参与削峰填谷,逐步建立市场化收益机制。

普惠性提升: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破解充电难题

四川自贡居民王先生所在的方冲小区,安装了12个充电枪,居民无需承担安装费用,扫码即可使用,且充电电价按居民用电标准执行。“以前得绕远路去小区外充电,有时还得排队。现在下班回家就能充电,夜间还能享受低谷电价,方便实惠。”王先生说。这一改变得益于“统建统服”模式——社区、物业与供电部门协同推进,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破解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方冲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钟亚玲表示:“充电桩由专业单位建设管理,保障了服务,也减少了用电隐患。”截至2025年5月底,自贡市已建成20余个“统建统服”小区、200余个充电桩。

行动方案明确,针对居住区建桩难问题,新建居住区将在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既有居住区因地制宜补充充电设施,并开展“统建统服”模式试点。针对报装接电流程繁琐问题,要求简化居民充电桩报装申请资料,鼓励探索“一小区一证明”等试点应用。到2027年底,全国将打造1000个“统建统服”试点小区,实现私人充电桩接入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付毕安认为,这一模式不仅可拉动超10亿元投资,还能通过聚合调度提升居住区配电系统灵活性,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张玲参与采写)

本报记者 丁怡婷 白光迪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8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