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浙江中小学推行秋假制度:教育创新与育人新场景的深度观察

时间:2025-11-19 20:4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 (林波)近日,浙江宁波、湖州、金华等地中小学陆续迎来“秋假”时段。随着校园书声暂歇,孩子们走出教室,在自然与社会中开启一段融合学习与体验的成长之旅。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教育界提供了新思路,更成为家庭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

宁波机场秋假出游场景

二十年探索:从区域试点到全省覆盖的制度演进

作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系统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浙江的实践始于2004年杭州的率先探索。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目前全省11个设区市均已出台实施方案,形成“春假+秋假”的特色安排。这项由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科技厅等十余部门联合推进的制度,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学段特点,赋予各地弹性安排空间,既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又确保教育公平与质量。

秋假价值:从校历调整到育人理念升级

为何要专门设置春秋假?多位教育专家指出,这不仅是教学时间的重新分配,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型。今年秋假期间,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杭州西湖、宁波河姆渡遗址等文化地标迎来参观热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日均接待学生游客量较平日增长300%,景区特别增设“课本寻踪”互动导览服务,引导学生通过实景体验深化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的理解。

安徽黄山秋景

跨省联动效应显著。安徽黄山风景区针对浙江中小学生推出免票政策,11月12日至15日累计接待浙江家庭游客超1.2万人次。景区大数据显示,78%的家庭选择“文化主题游”,其中“跟着课本游黄山”线路最受欢迎,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云海、奇松等自然景观,将语文课本中的《黄山奇石》转化为立体认知。

教育场景重构:亲子关系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

“让课本与成长同行。”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来祥康观察到,秋假正在重塑家庭教育场景。在杭州西湖畔,来自宁波的小学生多多手持自制旅行手账,为父母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其母亲陈洁表示:“从行程规划到景点讲解,孩子全程主导,这种角色转变让我们看到她的成长潜力。”

杭州西湖秋日实景

这种转变折射出教育理念的演进。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授刘少英指出,当学生发现课本知识在现实中真实可感,会自然激发“旅行—求知—再探索”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参与秋假实践的学生中,86%表示对相关学科兴趣提升,73%主动延伸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形成超越课堂的知识拓展效应。

制度启示:弹性假期与教育规律的深度契合

教育界人士认为,浙江春秋假制度的成功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在确保年度教学总时长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弹性设置假期,既缓解学生连续学习的疲劳感,又为家庭教育开辟实践空间。宁波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透露,2025年秋假期间,全市中小学共收到学生自主设计的旅行方案1.2万份,其中35%的方案包含科学观察、文化调研等深度学习内容。

随着全国多地开始关注学期制改革,浙江的探索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在这个天高云淡的假期里,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感知课文温度,在互动交流中深化情感联结——这正是秋假制度独特的育人价值所在。(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