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18日电 (记者 韩帅南) 据浙江省水利厅官方微信号消息,近日,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正式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此前,他已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此次履新再次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卓越影响力。

郑晓云出席会议。受访者 供图
河流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孕育了包括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在内的众多早期文明。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作为全球性的科学组织,总部设于希腊,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对河流文明的深入理解、保护与传承,并服务于河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该学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为河流文明研究提供了跨学科、跨组织的国际合作平台。
郑晓云教授长期深耕于中外水的历史文化、河流文明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斐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先后组织了十余次水文化与历史的国际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为中外水历史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水文化的认知边界,也促进了中国水历史研究领域的国际化进程。
作为中国水历史与水文化研究的重要推动者,郑晓云教授在中国首倡水历史研究领域,并积极对外宣传中国水历史文化,增强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水文化和水历史的了解。他先后上百次前往近40个国家进行学术活动,在海外出版了《历史至今水管理的文化动力》《水文化》等多语版学术著作,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为中国水历史与水文化研究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郑晓云的学术生涯与云南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他在云南大学求学期间便深入基诺山进行调研,此后40年间,他多次深入云南众多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著有《文化认同论》《最后的长房·基诺族:父系大家庭与文化变迁》《傣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多样性研究》等作品,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此次当选国际河流文明与遗产学会主席,郑晓云表示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他指出,该学会是一个多学科多组织层面对河流文明进行研究和传承保护的国际平台,汇集了一批国际顶尖专家,对河流文明的研究与传承保护具有独特优势。在任职期间,他将努力发挥好这些优势,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河流文明、促进中外河流文明互鉴做出积极努力,为推动全球河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