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18日电 (王牧雨 刘潇)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酒泉,一场关于敦煌文化的创新传承正在上演。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数字化技术为笔、国际交流为墨,让敦煌文化从石窟走向世界舞台。11月18日,酒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魏永辉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敦煌文化发祥地和飞天艺术故乡,酒泉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多维度创新,推动敦煌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播中焕新。
数字技术激活千年遗产
2025年4月11日,当2025丝绸之路(甘肃)国际旅行商大会的数百名中外嘉宾走进莫高窟时,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在发生。通过'数字藏经洞'和'数字敦煌'平台,全球观众得以在线共赏敦煌艺术的瑰丽。魏永辉介绍,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的建成投用,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沉浸式展示。近三年,酒泉市累计投入1500万元支持敦煌研究院开展流失海外文物数字化复原工作,为敦煌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文物保护筑牢传承根基
在文物保护领域,酒泉市率先组建市县两级文物保护中心,开展文物普查新认定各级文保单位28处。通过完成悬泉置等71个保护项目,对瓜州东千佛洞等3座石窟实施提级管理,众多珍贵遗迹得到系统性保护。这些举措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
非遗传承绽放时代光彩
非遗保护同样成果斐然。酒泉已建成127处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推动敦煌曲子戏等6项非遗入选国家级名录,并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从传统戏曲到手工技艺,千年非遗正以现代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国际交流搭建文明桥梁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酒泉以敦煌文化为媒介深化文明互鉴。'十四五'期间,第五届至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吸引228个国家和地区3800余名嘉宾参会,促成174项文化合作项目。通过与白俄罗斯等6国8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并在全球设立32个敦煌文化推广中心。'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已举办17次,覆盖受众超600万人次。
文旅融合催生发展动能
随着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酒泉文旅融合步入快车道。实施玉门关景区提升等200多个重点项目,成功创建敦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敦煌礼物'系列开发出50个主题、6000多款文创产品,敦煌书局等特色业态成为网红打卡地。《又见敦煌》等经典演艺年接待110万人次,万人星空演唱会获评全省文旅最佳创意,推动酒泉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数据见证发展成效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酒泉市累计接待游客2.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5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6700万人次和384亿元。从数字技术到国际传播,从文物保护到文旅创新,酒泉正以全方位举措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完)